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她的怀里有座山 > 第二十七章四年
    顾宇轩这几天简直都乐不思蜀,直到十五这天父母到来,才恍然记起要上学了。

    “大叔大娘,这是我爱人蒋凤英。”顾言邦拉着爱人给两老介绍。

    蒋凤英是位长相英气的美人,五官精致,嘴角带着微笑。

    “大叔大娘,这段时间我们宇轩真是麻烦你们照顾了。”

    蒋凤英对着两老很是尊敬,还瞥了眼老人家身后的儿子。

    “没有没有,他都不需要我们管,很是懂事!”

    “妈,你怎么来了?”

    顾宇轩有点懵!

    “我们来接你回家啊!学都不想上了?”

    “嗷呜!这么快?”

    顾宇轩有些不可置信的抱住头,蒋凤英没忍住翻了个白眼。

    “橙橙,还记不记得蒋阿姨,我们以前见过的。”

    蒋凤英对着姜以橙笑的温柔,她爸爸可是救了她老公的命,她就满是感激。

    “蒋阿姨,我记得的,您以前还给我吃过桂花糕。”

    “对,你还记得!下次我再给你买,今天我忘了带。”

    “不用,不用麻烦。来,进家里坐,宇轩给你妈妈接东西。”

    老两口热情的领他们坐下,姜奶奶还特意给他们泡糖水喝。

    “大叔大娘,我们今天来一是为了接宇轩回家,二是来你家过元宵节的。”

    “呀!欢迎!欢迎!只是我们粗茶淡饭的,你们别嫌弃!”

    “怎么是粗茶淡饭呢?妈妈,你不知道,奶奶做的饭可好吃了。”

    顾宇轩在中间插嘴,还对他妈做了个你懂得的表情。

    蒋凤英嘴一僵,很快恢复过来,风轻云淡的看着他。

    “谁叫你摊上我这么个厨艺不好的妈妈,这辈子没得选了,你多担待。”

    “呵呵!妈,我不是那个意思,这是爸爸说的。”

    没想到火烧到自己身上,顾言邦也顾不住看戏,求生欲极强的解释。

    “老婆,这话我可没说过。你想呀我自己的厨艺也够呛,我怎么会嫌弃你的呢?”

    “呵呵!”

    你猜我信不信!蒋凤英斜眼看他们冷笑。

    顾言邦有些气闷,冷风扫过儿子。

    “顾宇轩,我怎么感觉几天不见,你胖了呢?来,我给你松松骨!”

    顾言邦拎起儿子的肩膀,就去了院子里。

    老两口不明所以,有些担心,正准备去劝劝,被蒋凤英劝住。

    “大叔大娘,他们闹着玩呢!顾言邦是想考教他这几天有没有偷懒,你们别担心。”

    姜以橙已偷偷的溜出去,姜奶奶陪蒋凤英说话,姜爷爷有些不好意思,也走了出去。

    安安迈着小短腿,慢悠悠的晃过去抓住了爷爷的裤腿。

    顾宇轩这几天可没放松,天天陪姜子涛练功,偶尔姜以橙也会加入,所以他的功课倒是没退步。

    姜以橙看的眼热,也跳过去加入。他们俩人对顾言邦,顾言邦不得不拿出自己压箱底的本事。

    蒋凤英听到动静出来,看着姜以橙也不输顾宇轩,有些惊讶。

    “大娘,橙橙真是有乃父之风啊!”

    “呵呵!”

    姜奶奶也很是骄傲。

    三人分开时,脸上都受了伤。尤其是顾言邦,成了熊猫眼。

    “你们这两个小兔崽子,下手这么重?”

    “爸,你下手也不轻啊!你看我这眼睛!”

    “就是,顾叔叔,我可是女孩子,你看我这下巴,说不定都轻了。”

    “哎呀!我看看,老顾,橙橙是女孩子,你可别把她打破相了。哟!真的青了,还有些泛红。大娘,快煮个熟鸡蛋滚滚。”

    蒋凤英一听,心疼的把姜以橙的脸抬起来检查,还不忘说顾言邦。

    顾言邦真是有口难言,他们俩下手更重,他还收了点力道。

    “妈,我可是你亲儿子,你都不看看我吗?”

    顾宇轩故意叫屈,谁知道蒋凤英根本不吃那一套。

    “你是男孩子,皮糙肉厚的,留点疤都没事。”

    “嗷呜!”

    顾宇轩直接躺倒在地,安安还跑过去扑到他身上。顾宇轩没防备,被小胖子这一压,直接撞到了胸口,痛的五官都变了形,姜爷爷连忙把安安抱起来。

    “宇轩,你没事吧?”

    “我没事!”

    顾宇轩几乎是咬牙切齿。

    姜奶奶煮了一锅鸡蛋,他们三人都拿着鸡蛋在脸上滚。

    安安也跟着凑热闹,非也要拿,姜爷爷直接给他剥了壳,把鸡蛋用勺子喂给他吃。

    姜奶奶和蒋凤英在厨房忙活,蒋凤英说是要跟着学两手,免得老是被家里两人嫌弃。

    看着姜奶奶做出来的一碗碗菜,蒋凤英终于明白了儿子的感受。

    红焖狍子肉、野鸡炖蘑菇、粉蒸排骨、蒜苗炒熏肉、梅干菜扣肉、肉沫炖蛋、炒小青菜还有一锅腊肠焖白米饭。

    “这真是太丰盛了,难怪你儿子不愿意回去!”

    “要不是离得远,我也想天天来蹭饭。”

    蒋凤英有些感慨,谁知道顾言邦这个木头还下意识说了一句,把她心堵的不行。

    不过看着这一大桌子好菜,她也只能先抛在一边。

    桌上顾言邦两父子筷子动的飞快,蒋凤英觉得有些丢脸,但她自己也控制不住。

    一桌子菜吃的没剩下多少,蒋凤英有些脸红。

    “你们吃完,我才高兴呢!那证明我烧的好吃,这是对我的肯定。”

    姜奶奶乐呵呵的说。

    “大娘,您烧的是真好吃!我今天都吃撑了!”

    饭后歇了会儿,顾家人要回家,姜奶奶给他们准备了些菜。

    蒋凤英盛情难却只能收下,姜奶奶还特意给顾宇轩做了套新衣服,用的是上次姜以橙买的瑕疵布,浅绿色的。

    “布料不是很好,你别嫌弃。”

    “大娘这手工可是不错呢!这布料哪里不好了,您这边收的都看不出来是瑕疵布,跟那商场里展示的一样好。”

    蒋凤英几句话就把姜奶奶哄的合不拢嘴,邀请他们有时间来玩。

    蒋凤英也邀请他们上家里玩,他们送到村口,看见他们的自行车走远才回家。

    “爷爷,我跟宇轩哥哥说了,他会想办法给我们弄一张自行车票的,到时候我们就可以买辆自行车的。”

    “那真是麻烦他们了!”

    顾家人回去的路上也在说这事,顾言邦带着顾宇轩,蒋凤英一人骑一辆,上面还绑了不少东西。

    “我们俩人都寻摸一下,姜家人厚道,我们这又吃又拿的。”

    蒋凤英对这次的出行非常满意,她知道丈夫想补偿他们,但是心里又有些隐秘的担忧。这次亲身了解了他们,她就彻底放心了。

    “妈妈,我在姜家天天都吃的跟今天一样。我想你的担心是多余的,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攀着我们家,他们认识的人比我们家里厉害多了,是不是爸爸?”

    顾宇轩知道妈妈先前的担心,所以爸爸提出带他来玩,他就顺水推舟答应了。

    “不错!”

    顾言邦便把他们认识池家和齐老的事说了。

    “啧啧,看来是我小人之心了。老顾,对不起,我以后会真心待他们的。”

    蒋凤英拿得起放得下,倒是利落道歉。

    “没事,反正你也没做什么。两位老人家都是很要强的,轻易不低头。两个孩子,小的还看不出,大的怕是长大了不会差的。”

    三人的对话渐渐消失在风中。

    下午全家人一起围着搓汤圆,连安安都在那里捣乱,手上脸上都沾上面粉,像个小花猫。

    过了元宵节,村里的大学生开始陆陆续续的踏上求学路。

    村里考上的知青,在年前就把手续办全了回了城。

    留下的知青,个个都摩拳擦掌的准备半年后的高考。

    村子里也不为难他们,只要不闹事,不想上工就不上工,反正不上工是不给粮食的。

    姜以橙开年还是读四年级,姜爷爷去替她报了名领回了课本,她的生活还是没有变化,按部就班。

    只不过和京城的往来书信多了起来。有池垣的包裹,齐老寄的书籍,就连孙老两口子也给她寄了不少书过来,就连不爱交流的王老爷给她寄了一次包裹。

    虽然王老身上总是带着一股暮气,池老爷子们每次说到他也是讳莫如深。

    姜以橙听池垣侧面说过他的遭遇,大体是世上所有的不幸都落在了他头上。

    相伴多年的爱人因为变故去世,用心培养的儿子为了自保跟他断绝了关系。

    虽然他知道他们的选择也算不上错,可是就不能等老母亲的头七过了再说吗?

    听说他这次回去,拒绝了国家的任命,拿着补贴去了养老院,也不愿意见他找上门的儿子。

    大抵危险面前才能看透人心吧!有好多人做了和他一样的选择。

    转眼四年多过去,姜以橙成了名初三的中学生。

    这四年多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学变成了六年制,初中和高中都变成了三年制。

    姜以橙躲过了小学,没躲过初中和高中的改制。

    最重要的是国家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公有制,实行分田到户。

    这一举措可以说相当明智,断绝了许多浑水摸鱼的事情,还可以督促人们向往好生活。

    城里的变化也很是明显,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小商贩活动在街头小道上。

    姜以橙和她爷爷也乘着这个东风又出手了几次空间里的水果。

    目前他们早已是妥妥的万元户,更甚至朝五万元发展。

    当然这个目标还有小一半,要不是不敢放开手脚,迟早的事。

    姜爷爷为了以后师出有名,特意没有选良田,要了几亩在他们家旁边的山地。

    为此姜大爷爷特意寻来,看姜爷爷他心里有章程,才没再相劝。

    姜爷爷请人把山地上的碎石杂草整理掉,还特意围了一圈刺篱笆。

    然后把空间培育的,说是去市里买回来的果苗,种在了山地上。每天施肥浇水,伺候的很是精心。

    趁着果树没长大,又在果林间夹种了粮食。惹得村里人纷纷看笑话,姜爷爷也不搭理。

    顾宇轩真的如他当年所说,寒暑假都来姜茶村和姜以橙学习外语。为此蒋凤英两口子隔十天半月就来送东西,生怕姜家吃亏。

    顾宇轩来到姜茶村就像脱缰的野马,整天在山上晃。

    姜以橙怕他出事,还特意把自己琢磨的邵氏腿法教给他。

    两三年便学有所成,过年时在本家露了一手,被军中大佬相中,十六岁便被选去了部队。

    “橙橙,你想上哪所高中?”

    姜子清已经十四岁,长的亭亭玉立,比姜以橙大半岁,这时候她才初二。

    “市一中吧!”

    “那你岂不是要住校?”

    要知道姜以橙整个小学都是自学,就连初中,也是由蒋凤英去帮忙谈的条件,才能在家自学。

    但是得保证成绩一直第一名,比小学的条件还要苛刻,不过这也没难倒她。

    “不用,爷爷已经托顾叔叔给我们在市一中附近找好了房子。”

    “我们?二爷爷和二奶奶安安都去吗?”

    姜子清被她话语中的我们给惊着了。

    “嗯!正好市一中附近有一所附属小学,安安也可以在那里上学了。”

    “可是安安才六岁,他也要提前上学吗?救命!你们姐弟俩还让不让人活,难怪子潇越来越不喜欢跟安安玩。”

    姜子潇比安安大四岁,老是被他捉弄。小小年纪像只小狐狸一样,关键还不让人察觉,姜子潇老是被套路。

    后来见到他都怕了,小时候恨不得长在他家,现在能不上门就不上门。

    “呵呵!安安也确实有点不像话,我下次说说他,让他给堂哥留点面子。”

    “呵!我替他谢谢你哦!不过你们去县里了,以后谁在替我保驾护航,我马上就初三了。要不是有你比着,我妈都不想让我上了。”

    姜子清先是冷笑,接着哀怨,最后有些不甘心。

    这个姜以橙知道,随着社会发展,现在姜卫国的工资已经负担不起三个孩子的学费。

    家里的开销又大,田里的收成也有限。姜家还有个没结婚的三叔,老两口肯定得跟小儿子留点,这下矛盾就慢慢体现出来。

    周兰花的意思是姜子清别上学了,回家还能帮忙。姜卫国不同意,他知道读书的好处,只是跟没上过学的周兰花讲不清。

    姜家老两口心里也不同意,只是他们有心无力,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们肯定得先顾着儿子,为此姜大爷爷头发都愁白了。

    “学还是要上的,这是我们农村子弟走出去的唯一出路。难道你想一辈子都窝在这小山村?我看县里都已经开放了,你妈要不去县里做点小生意?我看大爷爷大奶奶还能帮着忙活田里,这也是个出路。”

    “可是我妈能做什么呢?”

    姜子清也有些意动。

    “干什么离不开衣食住行,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你们在这上面想想呗!”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4_34856/1802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