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为张氏先祖扛大旗 > 第3章 纵横家张仪(1)
    张仪是山西运城万荣的魏国人,他从小就有一个远大的志向,那就是改变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

    到了年纪,他就拜师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

    当时还有个年轻小伙子,也在鬼谷子门下拜师,这人就是后来提出“六国纵横”联盟的苏秦。

    两人出师后,就下山去各国游说诸侯。

    苏秦可厉害了,早早地就得到了赵肃侯的器重,前途那叫一个光明。再看看张仪,他的游说之路可就没那么顺利喽。

    张仪拜别鬼谷子后,就开启了自己的游说之旅。

    有一天,张仪去了楚国,参加了相府的宴会。

    谁知道,这宴会才开始没多久,府上就丢了一块名贵的玉璧。

    这可不得了,相府的门客们纷纷怀疑是张仪偷了玉璧,还说在场的人里,就张仪穷,不是他还能是谁?

    楚国相国听了门客所言,觉得挺有道理,便派人把张仪绑起来,用铁鞭狠狠地抽打了几百下。

    可张仪死都不承认是他偷的,相国没办法,只好把他扔出了相府。

    张仪满身是伤,狼狈地爬回了住处。他老婆见他这副模样,又气又急:“你看看你,学那什么谋略游说之术有啥用?白白受这等屈辱,还被打得半死不活!”

    张仪却不生气,反而问他老婆:“你看看我舌头还在不在?”

    他老婆又好气又好笑:“都被打得皮开肉绽了,你还关心舌头?放心吧,还在。”

    张仪笑了:“皮肉可以再长,只要舌头还在就行!”

    再说苏秦得到赵肃侯重用后,担心自己游说各国时,秦国会趁机发兵攻打别国。他左思右想,决定派个人去秦国帮自己稳住局势。

    挑来挑去都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苏秦想起了自己的老朋友张仪。

    而张仪在楚国受尽了屈辱,还没有谋到一个差事,听说老朋友苏秦在赵国很受器重,马上就动身去赵国,想让苏秦帮自己一把。

    让张仪始料未及的是,苏秦非但没有念及同门之情帮他一把,反而对他爱搭不理的。

    甚至在设宴招待张仪时,只给上仆人和侍女吃的饭食,还当着众人的面羞辱张仪,说他这么有才能的人,居然穷困潦倒到需要人救济。

    就这样,张仪被打发走了。

    张仪此次来见苏秦,原本是满心期待,以为能凭着旧日交情,得到一些好处和帮助。谁知道不仅受尽屈辱,还一无所获。

    他心想,诸侯各国中只有秦国能威胁到赵国,于是一怒之下就决定去秦国。

    西行去秦国的路上,张仪遇到了苏秦门下的一个宾客。这个人听了张仪的遭遇,对他深表同情,于是两人结伴而行一同前往秦国。

    在路上,张仪从这个人身上得到了很多帮助,最后顺利到达了秦国。

    话说张仪一到秦国,就在那位苏客的帮助下,火速见到了秦惠文王,还一跃成为了秦国的客卿。正当张仪春风得意时,那位苏客却突然向他辞行,说要回赵国了。

    张仪一头雾水,心想:“这什么情况?我还没来得及感谢他的恩情呢,怎么就要跑路了?”

    苏客看张仪一脸茫然,这才笑着透露了真相:“这一切啊,都是苏秦相国的主意。他觉得你的才华在他之上,留在赵国就太屈才了。而且,你们两位都是人中龙凤,一山难容二虎嘛,为了避免日后自家兄弟相争,苏秦相国就把你推荐到秦国来了。现在的六国之所以都听苏相国的,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对付秦国。而你若能入秦为相,那这天下的局势就掌握在你们二人手中了!”

    张仪听完,摇头笑道:“看来我还真不如苏秦啊!”他拍着胸脯保证:“只要有我在秦国,一旦登上相国之位,一定听从苏秦的吩咐,让秦国和六国相互制衡,共创天下太平!”

    没过多久,张仪还真就当上了秦国的相国。

    为了报当初在楚国受的辱,他立马给楚国相国写了一封信,说:“记得当初在你家喝酒,我没偷你的玉璧,你却听信门客的话鞭打我。现在嘛,我倒是很想尝尝盗取你楚国城池的滋味,你可得替楚国好好守住城池哦,别让我太失望了!”

    就在这时,苴国和蜀国两国打了起来,双方都派人到秦国来求援。

    秦惠文王心里可是纠结得跟打了结的毛线似的。他琢磨着,攻打蜀国是个好主意,可那路啊,跟走迷宫似的,得费老大劲才能摸到蜀国的门。

    另外,他又怕韩国趁他不注意,来个背后偷袭。心想,要不先搞定韩国再说?可又一想,事情哪儿能那么顺心如意啊。

    这心里七上八下的,秦惠文王实在拿不定主意,于是就把大臣们都叫来商量。

    司马错和张仪这俩家伙,一见面就掐上了。司马错嚷嚷着要攻打蜀国,张仪则坚持要先打韩国。

    最后,秦惠文王还是听了司马错的,下令攻打蜀国。

    你猜怎么着?只用了十个月,就把蜀国给拿下了!把蜀王降成了侯,还派了个叫陈庄的去辅佐他。

    这下好了,蜀国成了秦国的小弟,秦国的实力更是嗖嗖往上涨,财富和国力都达到了巅峰。别的诸侯国看了,都只能干瞪眼,心里那叫一个不爽啊!

    秦惠文君十年,咱们这位秦惠文王可是又搞了个大动作!他派公子华和张仪两人去围攻魏国的蒲阳,结果轻轻松松就被他们给拿下了!

    这可把张仪给乐坏了,他立马劝说秦惠文王:“大王,咱们把蒲阳还给魏国吧,再派公子繇去当人质,这样显得咱们秦国多大气啊!”

    秦惠文王一听,觉得有道理,就照办了。

    张仪这还没完呢,他又跑去找魏王说:“魏王啊,你看秦国对你多好,你是不是得表示表示啊?”

    魏王想了想,觉得也是,于是就把上郡和少梁两地献给了秦国,算是答谢了。

    秦惠文王一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不得了,对张仪说:“哎呀,你真是我的智囊啊!”于是,他就把张仪提拔为秦相,还把少梁给改名叫夏阳了。

    张仪当了秦相四年,不仅帮秦惠文王稳固了政权,还使劲儿推动秦国称王的进程。在他的帮助下,秦惠文王顺利地称了王,秦国也朝着统一六国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又过了一年,张仪亲自率领秦军攻取了陕邑这个重要地方,还在上郡修了个坚固的要塞,给秦国的安全加了个保险。

    这下秦国可是越来越强大了,其他国家都得小心点咯!

    秦国称王后,公孙衍和张仪就像两个棋逢对手的棋士,一纵一横,在盟韩的大棋盘上你来我往,各显神通。

    公孙衍,他就是个巧舌如簧的说客,用棋局作比喻,把合纵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让韩王听得心花怒放,最后成功把三晋、燕国、中山国都拉到了合纵的大旗下,一起对抗秦国。

    这可把秦惠文王急坏了,于是他派张仪出马,在蘖桑这个地方召集齐、楚两国的使者。张仪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齐楚两国别跟公孙衍搅和在一起,免得秦国腹背受敌。

    张仪一上来就先给齐楚两国来了一通“恐吓”,说三晋那边动作频频,搞得大家都人心惶惶。他还特地强调,秦国虽然着急,但也不敢轻举妄动,怕的就是齐楚两国误会。

    结果呢,齐国那边根本不吃这一套,直接怼回去:“三晋调军合兵跟你秦国有什么关系啊?他们离你十万八千里呢,还能打到你秦国去?”

    张仪一听,赶紧解释:“哎呀,你们误会了。秦国跟魏韩本来就是盟友,赵国那边我们也正在谈结盟的事。我们这么做,真的是为了天下太平。到时候如果真的出兵,你们可别多想啊。”

    可惜楚国那边也不是吃素的,直接戳穿了秦国的“小九九”:“你们秦国野心大得很,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三晋结盟不过是自保罢了。你们只要把东出的大军退回函谷关,天下自然就太平了。”

    最后呢,秦惠文王想通过会盟威慑三晋的计划泡汤了,齐楚两国也看穿了秦国的野心,大家不欢而散。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4_34718/176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