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江山遍地修罗场 > 第 9 章
    对方没答,回应她的是一场疾风骤雨。

    无法阻挡,而又奔腾不息,猛烈侵袭着她身上每一寸皮肉,外的里的,深的浅的,哪都不放过。

    他的五指没入她乌黑长发,扣着她后脑勺,埋头深吻。

    她目光迷离,余光望见不远处屏风上映着她和那个男人交叠的身影,小腹一阵接一阵发酸发胀,这种冲击煎熬难耐,似浪潮一般在她心海来回激荡,搅得人整夜天旋地转。

    赵锦繁蓦地从记忆中清醒,大口喘气。

    如意听见动静,匆匆掀开珠帘进来,见她脸色苍白。

    “可是魇着了?”

    “嗯。”

    赵锦繁直起身,抬手伸入被褥,皱眉捂住小腹。

    不知为何,小腹隐隐泛起不适,和方才脑海中浮现的片段里那种酸麻全然不同,是一种坠坠的刺痛。

    许是月信将至。

    窗外晨光微露,卯时便要早朝,如意取来冕服替她换上。

    如意一如既往地用束带缠住她饱满的前胸。

    “陛下最近似乎丰腴了不少。”

    “是吗?”赵锦繁浑然未觉。

    “是。”

    本就比一般女子玲珑有致,这一下更难束紧了,如意只得用尽全力。

    赵锦繁被束带勒紧得闷哼了一声。

    穿戴好衣冠,如意扶着赵锦繁乘上御辇,去往宣政殿早朝。

    宣政殿内,诸臣依次按照品级站着。

    赵锦繁自高台之上向下望去,看清众臣百态。

    定国公告假多日,今日依旧不在,保皇派们士气萎靡。

    楚昂站姿挺拔,脸上仿佛写了“别招惹我”四个大字,周身透着一股子大周顶级世家子的傲慢骄矜。

    言怀真恭谦有度,端方持重,神色一丝不苟。

    权臣派的各位风头正盛,各个意气风发,除了沈谏。

    沈谏面上血色全无,眼底一片青灰,那副样子活像是赌徒一夜之间输光家财,耗尽了精气。

    站在赵锦繁身侧的福贵,一摇拂尘,照例喊一嗓子:“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通常这个时候,身为权臣派之首的沈谏总也不忘要丢几个难题给她。

    “臣有事起奏。”沈谏手执象牙笏,上前一步。

    赵锦繁瞥他一眼:“沈卿且说。”

    沈谏道:“过不了几日就是大朝会,届时周边各国都会派使团前来京城,此次摄政王不在京中,陛下独挑大梁,您少不得要与各国使团周旋,还请陛下早做准备。”

    赵锦繁嘴角微微一扯:“这个自然。”

    每年八方使团来京,都少不得要给大周带来不少难题。若是处理不好,或有损大周颜面,或引发两国争端。

    高祖时,就曾因有外邦使团挑衅大周,而引发过一阵动乱。

    沈谏掩唇轻咳几声:“臣这几日偶感风寒,大夫说需好生静养,恐不能帮到陛下了。”

    这是要作壁上观的意思。

    赵锦繁:“那沈卿便好生将养着吧。”

    行了,也没指望你,你不添乱就算积德了。

    下朝之后,身为保皇派中坚力量的薛太傅,带着自己整理好的文稿,求见赵锦繁。

    “这是微臣先前整理的一些有关周边各国的概述,陛下只要记牢这些,便能应付各国来使。”

    “有劳太傅。”赵锦繁接过文稿,低头一一翻看,眉心紧皱不解。

    薛太傅见她神色,忙问:“可是哪里不对?”

    “倒也没有。”赵锦繁道,“只不过这些概述太过笼统,沈谏有心为难,恐怕事情没那么简单。”

    薛太傅:“陛下不如去一趟藏经阁。”

    藏经阁内典藏着各类珍贵书籍,其中不乏有详细记载了周边各国风土人情,地貌特征,及商贸特色的册子。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赵锦繁也是这么打算的。

    藏经阁位于皇城西侧,赵锦繁去时,正是午后官员休沐之时,阁内安静得出奇。

    她幼时逃课,时常躲在这里看些杂书,因此对这地方还算熟识,哪一块摆了那些书,她都记得。

    很快她便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书。

    那册书极少有人翻动,被摆在书架的最上层。赵锦繁踮起脚尖去取,只勉强勾到书的一角。

    “陛下,要的是这一册?”

    清冽的嗓音自身后响起,清瘦的身影笼罩在她身后,赵锦繁仰头,正对上言怀真清澈精致的一双眼。

    他细长的指尖轻轻一挑,就轻轻松松将最上层的书册取了下来,递给了赵锦繁。

    赵锦繁怔愣了一瞬,不禁将他与那些不明记忆片段中,与她做尽不可言说之事的男人身影重合。

    那个男人也似言怀真一般,高出她许多。

    “陛下是想找关于周边各国的书籍?”言怀真的声音将她的思绪拉回。

    “是。”她应道。

    言怀真已离开大理寺,如今身为秘书监,掌管大周重要典籍和图册。

    他径直走进藏经阁深处,从不同书架上取来了七八册书籍。

    “此处书多且杂,眼下留给陛下的时间并不多,与其囫囵看个大概,不如精读这几册。”

    “多谢。”赵锦繁接过他手上那几册书,走到窗旁的书案前,静坐着翻阅了起来。

    春日午后,柔和的日光透过窗纸,光影斑点般落在赵锦繁身上,如潋滟水光。

    她头上只用一支素簪将发简单束起,微风吹起额角细小碎发,指尖落在书页上,时而停顿,时而比划,一双眼沉静而认真。

    言怀真自几步开外望去,视角落定在赵锦繁纤长眼睫上,那片不停扑动的羽睫,如蝴蝶振翅般,一颤一颤划开心间层层涟漪。

    他低头,随手取了本书籍,坐在离她不远处的书案前,翻开书页,却难静心。

    不知不觉间,日落西山,天边霞光绯红。

    赵锦繁合上书页,朝言怀真看去,唤了声:“言卿。”

    “在。”言怀真抬眸:“需要臣做什么吗?”

    赵锦繁直言道:“言卿博闻多识,朕方才翻阅了各册书籍,在里头看到了些有意思的东西,想请教卿。”

    言怀真:“陛下请讲。”

    赵锦繁指着其中一本带图的册子道:“比方说这个名叫乌连的邻国,百年来一向与我大周不合,不过自五年前起,忽然开始给我大周纳贡,这般恭敬讨好的样子,实在与它过去大相径庭。这是为何?”

    言怀真思索片刻后道:“五年前乌连王放话要踏平我大周西南边境,在这之前这位新任的乌连王已经连续攻破周边三国,气焰正盛,可惜他的运气并不是很好。”

    赵锦繁好奇:“怎么个不好法?”

    “西南从前是信王的地界。”言怀真话说到一半,未再继续说下去。

    越是如此,赵锦繁愈发觉得可怖。

    她对自己这位仲父的记忆,少得可怜。

    思及将来免不了要同其交锋,赵锦繁向言怀真询问道:“在言卿眼中,仲父他老人家是个怎样的人?”

    老人家?

    言怀真默了许久,道:“信王是个极为纯粹的人。”

    “这样啊。”

    别的赵锦繁不甚清楚,不过可以想见,信王必定财力雄厚,否则怎么够贿赂沈谏这样的巨贪站在他那一边。

    不过眼下比起信王,应对各国使团的事更迫切要紧。

    赵锦繁指着一册书道:“朕方才查阅了历来各国使团访周记录,最难对付的使团非东瀛与北狄莫属,依言卿所见,东瀛和北狄哪方使团更难应对?”

    言怀真眉头深锁:“恐难分伯仲。”

    赵锦繁追问:“怎么说?”

    言怀真解释道:“我大周国土所在之地数千年来一直被称为智慧生根之所,无论是数独、文章、商贸四海八方无有他国能及得上,哪怕现如今的大周不如百年前兴盛,依然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东瀛人好斗智,每回来使大周,都会出些刁钻的难题与我大周机辩,这几年为了赢过大周,手段愈发卑劣。”

    “至于北狄,土地贫瘠,出产不了稻米,其子民多以牧马为生,因此北狄人擅长御马,骑兵骁勇善战,四处争战以求扩大国土。历经百余年,由原先西北不起眼的一隅之地,成了如今实力强劲的大国。”

    “前朝昏君为求自保,将灵州、云州等十余座城池割让给了北狄,这些城池居我大周要塞,若不将其夺回,等同于被人扼住了喉咙。太祖入关之时,虽夺回了几座城池,但最重要的两地,依然还在北狄人手里。”

    “多年来,大周与北狄争斗不休,不过十几年前,先帝与老北狄王议和,两国休战至今。虽签了议和书,但近年来边关小规模冲突不断,尤其是老北狄王过世后,新继任的北狄王一直对中原腹地虎视眈眈,不断试探大周底线。”

    “北狄人狡诈,既想毁约,又不愿背上毁约的恶名,想尽办法逼大周先毁约,故而此次他们前来参朝,免不了要生事端。”

    赵锦繁垂眼,静默深思。

    言怀真侧目:“陛下在想什么?”

    赵锦繁的目光落在记载着新任北狄王生平的那一卷:“我在想,这个新任的北狄王实在是个有意思的人物。”

    言怀真:“嗯?”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3_33008/1347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