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仙人望我来 > 有仙则名
    次日凌晨,天色黑漆漆的,阆月山灯火如昼,鸟静山闹,寅时就有了动静。

    迎神不必这么早就出发,从观中迎来的神驾要沿着既定的路线游行,但在迎神驾之前还需沐浴焚香,建坛进表,诵经拜忏,问过神灵愿意游巡才会抬着轿辇出来。

    神灵的意愿是大事,所以早早就开始准备。

    此外,青霄观的道士们也要早点吃朝饭,因为他们要随神驾巡街,手持令符剑牌。辰时神驾出发,路过人家门口,百姓们大多会为所禳神位燃点香烛,道长便沿途散太平长安符。

    每到这时候,阆月山脚下热闹非凡,老街上会多出来许多小摊贩,像赶集一样,卖糖葫芦、冰淇淋、各式点心的。山下住户家里的小孩们不见得知道清醮会是什么样的盛会有多稀罕,但跟着鞭炮声烟尘看着隐隐约约,吵吵闹闹,眼馋路边卖的红艳艳的糖葫芦,跟自家大人撒个娇讨来几块钱,舔着甜丝丝的糖衣,一蹦一跳追上热闹。

    外乡客人挤在人堆里,没跟着走几步,就被这大热天搞得有些疲乏,坐在靠水的凉亭吹风。

    “我也想吃糖葫芦。”

    自从上了阆月山,李木叶瞧着比之前好多了,只是这么热的天,他和李不寻两个人还穿着长袖卫衣外套,脸上一点汗都没有。

    凉亭下有被大人抱在怀里的小孩,举着一根糖葫芦,摇头晃脚糖衣咬得嘎嘣脆,小松鼠看见了,揪着李不寻衣服的一角说他也想吃。

    小道爷耷拉着眉眼养神,大概没听到。他昨天晚上没睡好,阆月山就这么高,晚风也不算冷,谁知道他身娇体弱到吹了一会儿风就感冒了。

    早上一起来就打了好几个喷嚏,紧接着说话带了鼻音,头昏脑涨,经常打哈欠,泠然的眸子冒着雾蒙蒙的水汽,当真成了双瞳秋波水,一双含情眼。

    亲爹没听到他的话,苏春稠从口袋里摸出一张大钞给李木叶。

    李木叶看一眼穷爹,摇摇头,还是不吃了,留着钱给爹买药。

    苏春稠推了他一把,笑说:“想吃就买,买两根。”

    李木叶小跑到路对面,举了两根糖葫芦回来,他自己先咬了一根,另一根自然而然地递给苏春稠。

    李不寻半睁眼下意识囔声道:“哼,只买两根……”

    苏春稠侧目,唇角意味深长上扬,生病还能治嘴硬啊!

    李木叶大声嚷嚷道:“是爹说过不喜欢吃甜腻腻的东西!”

    李不寻笑着点他脑袋瓜子,嘴上说着是是是,心中暗骂没良心。

    他口是心非,半身靠着亭柱,用力地抽一下鼻子,还是老样子,呼吸不畅,眼还有点晕,口中淡淡的还有点苦。

    苏春稠趁他不注意,糖葫芦串伸到他唇边,李不寻抿唇,尝到了一点甜丝丝的味道。

    “吃,吃了糖葫芦咱去抓药。”

    苏春稠的手还拿着糖葫芦,李不寻咬着第一颗山楂,酸得皱眉,接过糖葫芦却冷酷拒绝,“不要。”

    “不是……你有点发低热。”苏春稠不能够理解,“出门在外不比在家,生病了当然要尽早治疗才会尽早好。”

    “这点小感冒,放着不管也会好。”

    他实在抗拒,苏春稠调侃道:“你该不会是害怕打针吃药吧?”

    “你还知道打针?才不是。”

    李不寻啃着糖葫芦,李木叶眨眨眼偷笑。

    苏春稠好歹来了几个月了,对大多数事了解得差不多了,她想了想,反正挨着阆月山,药房那么多,总有办法。

    不就是怕苦怕疼吗?

    苏春稠留他们父子在亭下,自己去药房,报了方子,抓了两副桂枝汤,不由分说拉着两人回到青霄观。

    斋堂这会儿没人,她借了砂锅先把药泡上,另起一灶下水米煮粥。

    李不寻脑袋有些转不过来,但他知道眼前这场景是不对的。

    她怎么懂医的?怎么知道药怎么煎的?怎么会用老灶烧饭的?

    不对不对,苏春稠又不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寻常人本来就应该会这些。

    问题在于,她不是寻常人。

    谁晓得她怎么学会煎药做羹汤的。

    李道爷恨恨咬了一口糖葫芦,又酸又甜,爷才不爱吃,可这是花钱买的……

    一抬头,苏春稠正冲他笑,她一笑,小道爷忽然又觉得自己兴许还挺有钱的。

    父子两人一人搬了一个小板凳,排排坐在灶前,啃糖葫芦。李木叶专心致志吃得唇角脸颊都是糖渣,小道爷目光呆滞咬着串糖葫芦的竹签子。

    药材大约泡了有二三十分钟,她才开火煎药。

    解表剂宜用武火煎至沸腾,急火短时,也就是说这副药不用煎煮太长时间。

    不一会儿,辛辣甘甜的味道就充盈一整个小斋堂。

    甘草和生姜还有莫名的香料味,李不寻一霎时就皱起了鼻子,手中一串糖葫芦正好吃完。

    李不寻捏着鼻子捧着一碗姜黄色辛辣微甜的汤吹到凉,一口闷。

    不难喝,但也绝不属于好喝的范畴。

    他问:“喝了药了还熬粥做什么?”

    “喝点粥有助于药力,睡一觉发发汗就好了。”

    李不寻一时沉默,这么靠谱简直不像女妖精和女神经,她到底是哪里知道的?

    这会儿还早,山下送菜蔬的刚上来,斋堂有人来忙活,见了这三人,打过招呼也不过问他们做什么。

    外头鞭炮声还在响,一个高大蓄髯的男人突然进来,抬眼看到了三个人,他自顾自找地方坐下,道:“还以为没人,怎么这儿都有人?”

    李不寻登时起身俯首作揖,称“魏观主”。

    青霄观主俗名姓魏,道号“三秀”,说是道号,其实青霄观主根本都不算门中人,因为魏观主俗名也是“魏三秀”。

    三秀,灵芝仙草也。魏三秀原先就是药材商人起家,后来生意做遍全国,众人才知道他早是青霄观的俗家弟子。老观主西去,不知缘由把青霄观传给了他,都道在他手中,阆月山青霄观也算不得有仙的名山了,哪知道他一边做生意,一边收徒弟,徒弟做生意,一边修行一边再收徒弟,有了今日的青霄观。

    阆月山下三里但凡开店的产业,每月都要派弟子下山收租,础州最繁华的一条街,半数也是他的,青霄观就成了天下第一富的道观。

    收徒收的是闻鹤雪,仙缘在身,说不好真能成仙的,青霄观便也有仙则名。

    魏三秀这个观主做得太俗,青霄观但凡碰到需要压场子的大活动,穿紫衣戴莲花冠帽的都是闻鹤雪,观主反而鲜少露面,李不寻能认得真亏他记性好。

    李不寻一上来就作揖,魏三秀当然受得起,闻到满屋子的药香,赶紧叫人坐下。

    魏三秀仔细打量着李不寻,好半晌才似是想起来了。

    “你是宝月师父的徒弟!有几年没见了,上回见你还是七八年前……”

    他将目光放到苏春稠和李木叶身上,赞许地点点头,“成家了啊,就是嘛,到这个年纪,什么都比不上成家重要,学什么清净道法,跟哪个真能得到成仙似的……”

    李不寻听出来了,他误会了什么,正要解释,还没开口,李木叶这小子先喊了声,“爹,熟了!”

    白底粥没什么滋味,苏春稠和魏三秀打过招呼没来得及解释,李不寻摸不清楚她这是压根没听懂还是懒得解释,拉过来李木叶,“这是我儿子,那边那个……不是他母亲,是观里新来的。”

    魏三秀了然地点点头,笑着罢手,“听鹤雪说,他之前在市区遇到一个知微观的年轻道人,我也没敢猜是你,还以为你此生都不会再到础州这伤心地。”

    “上回是这小子闹着要踏青看花,非要来,没什么事情,待了一两天就回去了。”李不寻不接伤心地的话茬,摸着李木叶的脑袋,低声说话。

    苏春稠洗了一把才运到山上的新鲜菜叶子,切成菜糊,下到锅里煮,又加了一勺盐,一勺香油,灭火就是一锅散着米香的蔬菜粥。

    “观主要不也来一碗?反正是你们观里的米熬的。”

    魏三秀起身瞥了一眼,粥稠菜青,说:“太素了,不合胃口,我走了!”

    苏春稠坐在魏三秀刚刚坐的位置,在想小道爷是怎么认识魏三秀的。

    础州,上回来带了李木叶,上上回见魏三秀是七八年前……

    七八年前见过的,魏三秀这样的大忙人还记得十五六岁的少年,那这少年给他留下的印象得多深刻?

    十六七岁,础州——

    苏春稠惊愕地看向李不寻,见他捧着白瓷碗,蹲下轻轻吹漂着绿色菜叶的白米粥,神情淡然。

    甫一抬眸,撞见苏春稠眼中的探究意。

    他低头尝了一口粥,烫得他直吐舌头,实在避不开苏春稠好奇的目光,他说:“老头子的事嘛,爷等会儿跟你说。”

    李木叶懂事又贴心地站到李不寻身身旁,仗着身高拍了拍李不寻的脑袋夸赞道:“阿爹一个人这些年很努力了,所以阿公把我送给你当作奖励了!”

    李不寻失笑,一把揽过李木叶抱在怀里,举高甩了几圈再放下,说:“你真是老头子给爷的奖励?你个小吞金兽,真是奖励不是惩罚?”

    李木叶咯咯笑,放下来的之后还拉着苏春稠笑个不停。

    闹过了,粥也凉得差不多了,李不寻喝完粥,精气神还不错,把残局收拾了一下。

    日头高照,阆月山和青霄观热闹非凡,他们仨背道而驰,向后院的住所走去。

    一路上,小道爷一言不发,似乎是在酝酿怎么开口。

    该从哪说呢,因为他也不知道当年在础州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失去了世上最亲近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0_30048/2837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