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整首诗的三层意境,被放在一起的时候,所有在密切关注这个事件进展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包括很多过去对三行情书这个体裁存在偏见的人。

    网上有一种说法,认为顾知书是在“文化降级”,为了迎合市场喜好,搞出来三行情书这么一种“阉割版”的舶来品。

    这些人是发自心底地瞧不起三行情书这个源自于岛国的诗歌种类。

    三行情书大赛的举办,不仅没有扭转这部分人心中的固有印象,反而还有加深强化的趋势。

    因为在他们看来,参与人数的众多,本身就意味着某件事情的门槛很低,会出现大量鱼目混珠的案例,导致整体作品质量下滑。

    事实也正是如此。

    虽然顾知书挑出来的前三十名作品,堪称优秀,但在此之外,还有数以千计的“玩闹”之作,纯为凑热闹赚眼球而来。

    包括许多酱油诗在内,不说是别出心裁吧,至少也是低俗恶趣。

    个别内容更是会让人心里不舒服,产生抵触情绪。

    而即便是最后的前三十名优秀作品,也堪堪只是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程度,距离想要扭转刻板印象的“惊艳”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但顾知书拿出来举例的这篇作品,却仿佛正在改变这个现象。

    第一层解读:

    螃蟹不可能在剥我的壳,笔记本不可能在写我,我不可能落在枫叶上雪花上,而你不可能在想我。

    第二层解读:

    是我在剥螃蟹的壳,是我在笔记本上书写,是漫天的枫叶和雪花落在我的身上,是我在想你。

    第三层解读:

    除非这个世界颠倒,你才会爱上我!

    在此之前,人们从未想过,一部仅仅三行字的作品,居然能被做出这么多精彩纷呈的解读。

    原本一首略微怪异的作品,经过拆解改写后,居然变成了一部质量上乘,意境深远的佳作。

    本身这份巧思和结构就足以让人感到惊艳了。

    然而,当最后的解读出现,人们发现,竟然还是原来的那种写法,原先的那段文字,最有韵味。

    就仿佛是一只丑小鸭,被人打扮成了漂亮的小鸡,又被装扮成为优雅的天鹅,最后,人们发现,竟然还是原本的丑小鸭模样,最受欢迎。

    一时间,全网都掀起了巨大的议论热潮,人们很想找到一个准确的形容用词,去描绘此刻内心的颤栗和震撼。

    但却发现好像现有的所有词句,都描述不清此时内心的波澜起伏。

    难以完整形容清楚这首作品的奇妙之处。

    正当所有人都心痒难耐之际,顾知书此时又发文了。

    他说——

    “禅宗史书《五灯元会》卷十七《惟信》有言: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

    如果不是关注着三行情书事件的网友,可能会觉得他发的这个动态,有点莫名其妙。

    你不是一直在传播诗歌文化吗?

    怎么突然间画风一变,跑到禅宗的领域去了?

    而那些此时正在冥思苦想,心痒难耐之人,看了这条动态,则有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大彻大悟之感。

    卧槽!

    论装逼还得是你啊,顾神!

    绝了!

    我们还在纳闷,该要怎么样形容看到那首“螃蟹在剥我的壳”带来的内心震撼和莫名触动呢。

    你这直接就把标准答案给扔出来了。

    可不就是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的玄妙心境么?

    总结得可太恰当了呢!

    “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来自《惟信》的三句话,直接把聊天群里的大佬教授们给炸了出来。

    原本对三行情书相关内容甚少发表意见的张子青等人,纷纷在群里冒头留言。

    “小顾老师,《五灯元会》听着像是书集?可有完整文章能够一观?”

    “我有段时间也到山中修禅,明悟自身,今日见禅宗三境,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一下有豁然开朗之感。”

    “话说,即使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岁数,也很难说自己就悟到了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心境修为吧?惭愧惭愧,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啊。”

    “这三重境界看似是在说禅,其实人生何处何事不能适用?诗歌如此,生活如此,万事万物都是如此,高,实在是高!”

    “小顾老师可有来京城的计划?一定要赏脸和我们几个老家伙见面品茶聊天啊,一定是件风雅趣事。”

    顾知书看到群里教授们的消息,微微一笑,把关于《五灯元会》的相关内容,发到了群里。

    和《兰亭集序》一样,目前这些内容还是“聊天群专供版本”,独此一家,足以让这些个大佬们认真记住他的这份人情了。

    当然,有些内容也只适合拿给大佬去看,放在外面也没有几个人能真正看懂。

    由这些顶级教授大佬之口传播出去,比他顾知书在公众节目平台上进行宣扬,效果要好得太多。

    顾知书已经在群里表了态,他在群里说过的所有内容,教授们可以随便使用,进行学术研究上的实践运用。

    他相信,有朝一日,当《兰亭集序》和《五灯元会》通过这些教授大拿的权威渠道,向公众领域进行二次传播时,一定能够让这些璀璨的文化结晶,在这片星空之下,也熠熠生辉!

    抛开所有功利算计之心,顾知书也希望能早点看到那一天的及早到来。

    而就在当天晚上,顾知书还接到了来自曼姐的电话,通知了他一个意料之外的消息。

    有记者希望对顾知书进行采访!

    而且来头不小,竟然是从京城远道而来的央妈记者!

    采访节目的主持人更是在全国人民心目中都极为熟悉的老面孔了——

    宁姐!

    这次前来采访的央妈栏目,是宁姐和白叔亲自主持的《周刊》,而顾知书受邀登上的,则是栏目里的“新闻人物”环节!

    为了这场采访,整个宁城电视台上下都是高度紧张,严阵以待。

    “休假”中的顾知书,更是被紧急召回,要应对这场突如其来,却又无比重要的新闻采访。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28_28104/263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