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天下男主皆软妹[综] > 第54章 大雪
    这两国通商之事,其中包含了诸多繁杂事项, 只要处理好了, 宋国便能在此事中获益颇多。

    首先订通商税, 凡是与宋国通商,皆要向宋国缴两成税。

    完颜宗翰觉得这个价格还不错, 能接受, 便毫无争议地通过了。

    其次,在两国边境修建商路,坊市。两国合力修筑,然后两国各占一半商铺。

    这个也很正常,完颜宗翰依然同意了。久而久之, 说不定能变成一个大城。

    其三,两国之间可以交易牛马羊等兽类。

    宋国骑兵不少,马匹一直稀缺。

    完颜宗翰看着那个马字, 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同意了。

    这养马必须要看养马的环境、养马人的天赋和马的品种,就算买了良马回去, 也不一定自己养得出来, 最后还是要靠着金国人。

    说不定还能靠着这个赚宋国人的银子。

    到时候把坏马、老马都卖给宋国人!

    完颜宗翰越想越觉得自己赚了……

    简直美滋滋。

    其他条约大多与此类似。偶尔金国也吃一点亏, 但不算大, 可以接受。

    “这买兔子, 真能击垮金国?”

    宣和帝有些不解。

    “自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天长日久, 便能看出变化来。”

    如今因燕云十六州归还之事, 姬缘连升三品,被封为宣正大夫,麾下也能掌个几万兵马。

    宣和帝打算用姬缘来分化童贯的兵力,如今待他宛如自家子侄,十分亲切。

    这买兔子是姬缘提出来的一个应敌之策,十分隐蔽。

    澳大利亚曾经兔子成灾,引进野狼,又造成狼灾,十分凄惨,即使生态勉强平衡,但依然受了极大影响,活生生和兔子战斗了一百多年,这一点也可以用到金国上。

    金国、辽国的领土上都有不少兔子,也很适合兔子生存。

    只要宋国暗中鼓动金国人养兔子,那边就很容易出现生态失衡现象。

    兔子繁殖能力极强,连草根都吃,又喜欢打洞,对农田破坏力极大,一旦这个事做成,金国根基必然动摇。

    虽然姬缘把这件事讲得清清楚楚,也有遭遇过兔灾的老农讲述过当时的恐怖景象,宣和帝还是有些忧心,并且觉得……这个办法太伤天和。

    而且要是兔子从北边跑到南边,那大宋岂不是也要遭殃?

    “宋金辽之间有高山大河,便是兔子过来了,我等提前防范,时刻注意数量,应该不会有事。”

    宣和帝没听说过会游泳的兔子,便也不说什么了。

    左右这件事的成本不大,只是以稍高的价格收购兔子肉和皮毛,同时也收购狼虎等猛兽的皮,不算显眼。

    宋国铁器被管理得很好,没有宣和帝发令,不得外售,这一点没有写在两国通商协议上。

    料想金国也不会提出来这种敏感的问题。

    难不成还会光明正大提出来,我想在你这儿买兵器攻打你的国家?

    宋国并未太过压制商业,国内的商业形势十分不错,并且已经发展得趋于饱和了。

    盛极而衰,如果不向外扩张,迟早要衰落。

    以我方之强去攻对方之短,大占优势。

    金国根本没有体会过贸易战的可怕之处。

    一国物价尽数被他人操纵。

    尤其是,他们指望着购买宋国的粮草。

    这简直是身家性命都寄托在宋国身上了。

    女真人是游牧民族,讲究马上夺天下。

    不知道商业的可怕之处。

    而汉人的统治者早就意识到了商业会动摇统治根基,一直压低商人的地位。

    如今,那些商人倒是能用得上了。

    此事暂且不提,自有大宋臣子来处理这样的事。

    姬缘也要护送完颜宗翰等人回金国了。

    赵构十分不舍,甚至想拉着姬缘的手,依依惜别。

    姬缘穿着一身紫貂毛墨色大氅,身骑白马,只淡淡地点了点头,便策马扬鞭,没入漫天飞雪中。

    即使下这么大的雪,还是有不少大姑娘小媳妇在窗边张望。

    直到那张容色倾城的脸消失在视线中,才怅然一叹。

    “宣正大夫又离京了。”

    “不知下回何时才能见着他。”

    “他这样的人,文武双全,又助康王殿下与官家得回了燕云十六州,实在是……实在是……”

    “神仙哪!”

    “哼,换一个丑八怪就不是神仙了。”一个臭着脸的年轻小公子气鼓鼓地离开酒楼。

    “若有人善丹青,画得潘六郎些许风仪,尽管送来侍郎府。”

    “我们府也要。”

    “我们也要!”

    赵构听见那些小姑娘们叽叽喳喳地说话,默默笑了笑。

    他的丹青不错,倒可以画两副画像自己留着看。

    人人皆有爱美之心,就算是赵构,也贪慕好颜色。

    不过他也只敢看一看。

    从上回的事就能看出来,姬缘这人非常有手段,不可轻易招惹。

    ……

    这雪下得很大,一路上都是深深的积雪,有的地方甚至

    积了几尺深。路上也十分湿滑,便不好再乘马车。

    这行人都骑着马,活动一下反而缓和一些。

    武松也穿了一件大氅,暖烘烘的。

    姬缘袖中还藏了一个暖炉,偶尔停下来的时候能去附近农家填块炭进去,暖暖手。

    “这附近的雪患越来越严重了,朝廷可有派人赈灾?”

    姬缘借宿的时候问了那家人一句。

    “官府已经派人送了米粮,早前也有令让我们屯些柴火,现下大家的日子,虽过得艰难些,挨过这段时间,等到明年开春就没事了。”

    姬缘点点头。

    完颜宗翰却十分忧心。

    金国位于宋国西北处,如有雪患,那金国怕是更加严重。

    除非是鹅毛大雪,出不了门,其他时候这行人都在赶路。

    一路人坍塌的房子也越来越多了……

    偶尔还能看见冻死的人的尸体。

    最开始完颜宗翰还有些幸灾乐祸,如今也高兴不起来了。

    宋国都遭了这样大的雪,金国岂不是已经彻底被雪淹没了?

    大家都心情沉重,连说话的心思都没有。

    离边境越来越近,完颜宗翰等金国人与姬缘等人告别,直接回了金国。

    “霸霸,改日我们再聚。”

    “完颜兄一路平安。”

    姬缘和武松以及一些军士,则要赶回真定府。

    正要快马加鞭,路上却一阵地动山摇。

    姬缘脸色变得惨白,立刻让人策马赶到开阔处。

    武松也有些慌张,心里不住发凉。

    远处一座山峰倒塌,震出轰然巨响。

    “地龙动了。”

    一个见多识广的军汉叹了口气。

    “这地下真的有龙吗?”

    武松听说过地龙翻身,会闹出大乱子来,这次还是第一次见。

    姬缘如今也不敢拿真正的历史来框在这个真实的世界上。

    他也不记得与此事有关的记载。

    只希望这是一次小动静。

    这样的巨型天灾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沉痛惨烈的打击。

    “或许有吧。”

    东汉时期,就有大佬发明了地动仪。

    然而,即使到了千年之后,也不能精准的预测各处的灾害。

    地底下究竟如何,又有谁知道呢?

    “我们先在此处休整一下。”

    此时地面仍然有些晃动,不适合赶路,万一马儿伤了,这个天气靠着两条腿走到真定府的军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晃动一直没有停,姬缘脸色不是很好,显出几分羸弱来。

    “姐夫,你披着吧。”

    武松把身上的大氅脱下来给姬缘披着。

    “松妹披着吧。”

    姬缘身上一沉,有些不好意思,这性别逆转了啊……

    “姐夫,我都有些热了。”

    姬缘回头一看,武松鼻尖果然有些汗珠。

    “松妹若冷,和我说一声。”

    “我哪里会冷,姐夫你好好的,不生病。我就什么都好了。”

    武松笑了笑。

    两人坐在马下,风雪交加,只觉天地茫茫,心中有些空蒙。

    “大宋才稍微好一些,老天爷,就松松手,饶过它吧。”

    姬缘看着雪下得越来越大,开始祈祷,最好只是小范围的山崩。

    天色渐渐黑了,路已经坏得差不多了。几人只好靠在一起取暖,虽然夜间没有再下雪,但温度还是陡然降了下来。

    “潘将军!”

    “武娘子!”

    “潘将军!”

    交错的呼喊声传来,还有灯笼的亮光。

    武松蜷缩在斗篷里,已经睡着了。

    “我们在这里!”

    姬缘这边随行的军士立刻回应。

    很快那边的人就找了过来。

    “近日多处地龙翻身,童将军怕郎君和娘子出事,便派我等来接应。”

    “如今那些地方,伤亡如何?”

    “发生得很突然,真定府不算严重,我等也不知晓。”

    一行人趁着夜色赶路,寻了最近的一处破庙栖身。

    这已经是附近最好的房子了。

    从它里面的样子看,庙原先是个好庙,只是因为这一次地震,房梁塌了一处。

    庙里面的都是附近的百姓,中间点着火堆,全凑在一起取暖。

    一个面容清俊温和的和尚,正在敲木鱼念经。

    此刻也无人嫌那木鱼声吵闹。

    反而觉得有种莫名的宁静感。

    偶尔还能听到低泣之声。

    灾难来的太突然了。

    这样的天气,大家都躲在屋子里,说塌就塌,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如今也不是每户人家屋顶都是茅草,那些砖瓦人家,伤得便重一些。

    “叨扰大师了。”

    姬缘行了个礼。

    “郎君不必多礼。”

    和尚微微一笑,

    “等我念完这段经,不知可否能借一步说话?”

    “好。”

    姬缘见这和尚与旁人不同,便在一旁等着,听他念经文。

    直到听完最后

    一个字,姬缘才回过神来。

    这经文带着一股神奇的魔力,让人思维放空,继而身心皆宁。

    “郎君不必着急,大宋必有一劫,如今这劫难已经降了下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郎君做该做的事便好。”

    和尚声音很温和,带着一股与世无争的禅意。

    “大师真乃出世高人。”

    姬缘原先心中一直有些哀痛,也有些急躁,如今却好了一些。

    急躁也没有用。

    “此事,是否因我而起?”

    “郎君怎么能使唤得动地龙,未免想得太多了。”

    “郎君不来,也有天灾。”

    和尚一笑,姬缘反而有些不好意思。

    此时武松还睡着,姬缘解下大氅给她盖着,与和尚在一处风雪簌簌的小亭里喝茶。

    “大师如何看我?”

    姬缘如今虽然也适应,却仍然有些不解。

    “是个有名的俊俏郎君。”

    和尚刚说完,姬缘就有些呛着了。

    “大师先前有话要与我说,如今要说什么呢?”

    “我只是想问问,大宋未来会如何?”

    “国运绵延,日益昌盛。”

    就算姬缘不来,也会有赵跑跑重立南宋。

    “那我便放心了。”

    和尚颔首,微微露出一个笑容。

    “我见大师身体不错,定能亲眼看到那一日。”

    “等我死了,大师若记得我,也要替我念几遍往生经。”

    “好。”

    和尚并不客气,确实也是因为姬缘看起来十分不好。

    脸色苍白,几近颓弱。

    那样美的五官,也因此而失色不少,教人看上一眼就生出许多愁绪。

    ……

    梧州地处南方,并未受到大雪影响,地龙翻身也没有波及到这儿来,依然是一副太平景象。

    迎儿已经长高了一截,看起来愈发灵秀。

    “娘,舅舅和姨母什么时候回来?”

    “我也不知道,你上回写的信,舅舅回了没有?”

    武枝正在绣花,那身小衣服上的白兔栩栩如生。

    她向来手巧,如今孟皇后舍得教她,她便也努力地学着,字都认得了,又听了很多道理,人也活得明白了许多。

    近来心中总是不安稳,靠着绣花,磨一磨性子。

    就算不与金莲哥哥如何,她总不能丢他的面子。

    还有松妹……

    做姐姐的厉害一些,松妹活得也会更轻松。

    “是金花姑姑回的信。”

    “要叫义父。”

    “知道知道,金花姑姑说舅舅去了汴梁,还抢回了我们宋国的燕云十六州,是大宋的功臣。”

    “姨母也和舅舅一起,也不知道汴梁好不好玩,我想他们了。”

    “日后定能有机会去汴梁的。”

    武枝摸了摸迎儿头上的小辫子,等做完了迎儿的衣服,还要给孟夫人绣个斗篷才好。

    还要给松妹、金莲哥哥做些衣裳。

    如今已经用不上她卖烧饼赚钱了,平时做些衣裳正好打发时间。

    倒不是说如今的日子不好,只是亲人不在身边,终究不算圆满。

    “如今各地伤亡情况如何?”

    孟皇后有些忧心。

    “此次…因地动而死的,至少有三万人。”

    “这么多!”

    孟皇后跌坐在椅子上,脸色苍白。

    “还有一些人是因为雪患而死,朝廷虽然派人去赈灾了,但是雪患太过严重,不好搜寻伤患。”

    “还有呢?那一位知不知道。”

    孟皇后这是指的是宣和帝。

    “这……汴梁的消息向来有些迟缓,他也知道,但是国库空虚,赈灾的人也没有章法,压不住民愤。”

    “各地已有天子失德之言传出。”

    “唉……我是想过要起事,也不愿是在如今这种情境下起兵。”

    “不过确实是个良机。”

    孟皇后喝了口茶,又开始写信。

    这次依然是写给童贯的,让他注意灾后的疫情。

    大灾之后有大疫,虽说如今天冷,却仍然要小心,如果起了伤寒之症,死的人不是几万人那样简单。

    如果提前防范,说不定会能把灾厄提前掐死。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27_27427/2486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