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落雪无痕 > 第一百八十七章凉夏之日
    历经三日的草原春日宴圆满结束,不仅三大家族中适龄的子孙被有能耐之人给抢了去,就连世家之中的适龄男女大部分都有了着落,看来这每年的春日宴还是很有必要持续下去啊。yazhi

    回了皇宫之后,众人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中,由于最近朝堂的官员交替频繁,加之四月份的殿试开展在即,太子殿下是起早贪黑,勤政无休,忙的连太子妃都见不到身影。

    但越发紧张的时候就越是容易突发状况,先是三月底北疆藩地传来一道消息,北疆王八百里加急奏报,说是北疆和鸣地北州边境突发瘟疫,来势汹汹波及了不少县郡乡村,连续半个月都无法抑制,已死伤近千人。

    合德王也上报奏请朝廷决策,对于边境的瘟疫恶疾是束手无策,北疆和鸣地的医士都派过去了,但是毫无用处皆是无可奈何,不得已两边儿藩地一合计,在事情没有恶化之前上报朝廷。

    内阁得到消息之后连夜拉着太子殿下商议对策,只是对策还未商议完又收到了南境外古滇国大军压阵意欲开战的急报,顿时百姓间闹的人心惶惶,致使各藩地的学子们都是心慌意乱。

    朝堂上也因为突生之变争议个不停,本来没有什么太大的事端,北疆的事情太子殿下派了宫中专治瘟疫的医师团队和兵部军队前去处理,南境的事情就更不用忧心了,古滇臣服多年不会故意生事端,且有南军助阵在那里,古滇王只要不是个傻子,就不会贸然找死开战。

    当年赫连中挚还是南军主帅的时候,带领南军屠杀古滇大军数十万,这才不过十年间,他们就敢再次寻衅西夏了吗?自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件事情太子殿下并未在意过,南军现任的主帅虽将传言上报,但是也明确表示了不足为惧,请圣上和殿下无需担心。

    只是这两件事还未平复,中都城内就传出了另外一件事,说是三月底的时候草原牧民被野兽袭击,但不是克孜河附近,因为那个地方在被太子殿下一行人看出端倪后,便下令封锁了,只是兵部在草原上还未核查完,就在另外一边儿的林中发生了此类事件。

    一时间各种谣言满天飞,百姓间议论纷纷,也不知道是从谁的口中率先传出了皇室巫灵阁针对此次西夏之变的预言,‘荧惑守心’四个字从四月初一开始传遍了大街小巷,霎时间压得百姓心口喘不过来气,因为谁都知道天象占卜至尊的巫灵阁,更知道荧惑守心代表着什么。

    此乃大凶之兆,民间传言不断,朝堂上也争议不休,一部分人说着一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西夏此番突发变故,是因为鸣地无德之士入侵企图祸乱大夏之象,毕竟自从鸣地的学子来中都参加科考时,群臣百官世家大族就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激浪。

    还有一部分人说,储君行为残暴引起天罚降罪,开年以来先是下旨赐死宗室,后是下旨诛杀氏族之子,还因为忤逆圣上导致帝君和储君失和,圣上一度因为储君的忤逆搬迁至别宫居住,导致民间早有言论。

    赫连氏的长辈御史大夫更是差点在朝堂上痛哭流涕,指责当初反驳他的人,痛喊着自己早就警告过这些人不要纵容殿下的暴虐之举,可这些人偏偏不听,现在好了民怨沸腾,荧惑守心,可怎么是好啊。

    说的原本朝堂上之前反驳他的人纷纷无言以对,反而是一直坚持说服太子殿下仁义的内阁五位大人们,此番一味力挺储君殿下,和御史台的人当场辩驳此事和储君无关,这么大个国家有点儿事儿也很正常,不要企图利用民意来挑衅天子之威。

    闹到最后御史大夫指着内阁的鼻子骂他们,说他们不配为官,不配站在朝堂中枢,还说储君就是被他们这些人给蛊惑的,放纵的,他大喊着对不起先帝,对不起赫连氏的列祖列宗,要撞柱而亡以死谏言。

    看着御史台一帮老臣和内阁一帮老臣们互相对骂,其他人都是面面相觑而且还插不进一句嘴,太子殿下更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目空一切,还带着一脸的不屑,那样子似乎想说我就是这样,你们能拿我怎么办。

    他这狂妄的态度不仅将御史台的人气的半死,更是将原本还在赌气的陛下也给气的要死,众人纷纷觉得当初就不该放纵太子殿下为所欲为,年纪轻轻就如此不听劝谏,那以后还得了啊。

    尽管如此,太子殿下还是将一品堂的人都派了出去,老爷子带着易大夫跟何大夫去了北疆,仇老大带着沙老二和老酒鬼去了南境,活佛大师利用自己的身份在中都奉国寺传承佛法,阻止四起的争议和流言。

    为了平息百姓间的妄议,太子殿下先是下令自四月初一开始,内政处以及奉国寺高僧于南城门白石广场上布施,为百姓免费发放夏祭一应所用,和象征着皇家御赐的冰块凉饮。

    一来是告诫众人近日来的噩耗都不足为惧,二来是让百姓和民间都看到皇室的实力,皇族加上奉国寺的共同努力,的确是很有效果的平复了一些争议和民怨。

    加之四月初五礼部公布了三月春闱的入选名单,顿时一扫北域鸣地所有的低落士气,因为如今时局的关系,内阁和礼部经过商议之后收取了整整一千名次的科举合格学子,南属一百人全数入选,西夏内境入选两百人,而鸣地学子整整通过科考了七百人。

    这一千人名副其实的由举人顺利晋升为贡士,全部都有资格参加四月的殿试了,原本因为近日的不详之论,西夏境内子民颇多怨言,如今朝廷更是收取鸣地七百人入贡,一下子又将原本平息的舆论再次拉向高潮。

    兵部派了京畿司大批兵力去核查制止谣言和妄议,但是效果甚微,因为舆论这个东西你越禁止传的就越快,直至北疆的消息再次传来,说是朝廷派去的医士团队对时发的瘟疫也不能短时间内控制,故而民间对鸣地的怨言更加深了。

    此番舆论一直持续到四月中旬的殿试会上,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策问,直至提到边境时疫,其中一名来自鸣地北州的贡士拿出一份据说是治疗时疫的药方,经过多方查验和核准后发现药方特别,和时下疫情很是吻合。

    故而尚书省加急传至北疆边境,三日后,好消息传来,药方有效成功抑制住了频发的瘟疫,消息传至民间后一片沸腾,让原本认为鸣地入夏不详的传闻不攻自破。

    皇室随之而来也宣布了殿试结果,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两百名,三甲三百名,依旧是鸣地学子占多数,西夏境内学子占少数,而且更为微妙的是本次科举的前三甲。

    探花和榜眼皆乃鸣地之人,唯独状元郎是出自那微弱的一百名南属百越之地的学子,三年一度的科举终于在人人关注,万众期待的目光下结束。

    新科进士按照惯例先是要披着大红绸缎在帝都骑马游行,而后前三甲则是要奉旨入宫单独觐见帝君,此番盛举在整个中都掀起一股热潮,一下子冲淡了前几日的阴霾。

    民间的传言随之散的散,淡的淡,之前不详的传闻没办法在朝北域身上扯,那便只有暗暗指责没办法独善其身的储君殿下了,最后又回到最初,归咎于太子殿下的不当之举和残暴行径导致了巫灵阁的荧惑守心。

    朝堂上群臣和百官替储君着急的要死,但是储君自己是一点儿所谓都没有,他巴不得民间对他的评价和争议更难听一点,这样自己就不用端着仁义的人设了,以后行事起来也不必想着所谓的仁善而有所顾虑,可以理所当然的心狠手辣,残暴不仁了。

    但是事情并非太子殿下所想的那么如意,四月下旬时所有的事情急转而下,先是南境外的古滇国退兵,还特意向西夏上书表明自己只是在边境屯兵进行军事操练,并非试图寻衅,还朝贡了无数的珍品表明真心臣服的诚意。

    接着就是北疆那边的疫情彻底控制住,没有百姓再传染瘟疫,之前因为感染瘟疫的人全部都在医士的治疗下逐渐康复,如此一来闹腾了一个月的不详之论就显得莫名其妙了。

    最后还是巫灵阁出面解释了一句:荧惑守心之象,非储之说。

    于是,万千子民再度变幻了一个嘴脸,从原来的谴责储君改为了夸赞储君,又说着太子殿下到底是西夏的天定之主,不过月余就将所有的事端给处理完善。

    朝堂上的群臣态度也是大转弯,内阁大臣们冷笑不说话,不过那模样好像在说着吾等不予其蠢笨之徒多计较,但尽管如此,不详之论是打消了,可储君被爆出来暴虐的形象就在百姓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御使大夫这次不撞墙了也不谏言了,而是开始担忧起储君的名声了,这次事端虽然过去了,但是保不齐下一次呢,若是再来一次这种荧惑守心,那储君岂不是又要被民怨沸腾。

    这一次百官们的意见倒是出奇的统一,纷纷谏言着从现在开始太子殿下要注重名声,想办法改善在百姓间的形象,内阁智囊团更是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想让储君照着实施,但是太子鸟都不鸟他们了,更别提照做了。

    陛下知道了后气愤的无以复加,知道劝不动太子就去东宫朝着太子妃一顿劈头盖脸的责骂,说太子妃现在也愈发放纵太子殿下为所欲为了,说她不顾西夏天女的重担,任由太子败坏名声云云,总之第一次如此动怒的将麋赤雪给斥责了一顿。

    更无语的是麋赤雪自己觉得没关系,毕竟陛下心里难受有个发泄的出口也挺好的,但是架不住太子殿下犯浑啊,他的太子妃自己都不舍得责骂,让人家骂了,是自己的父皇那也不行。

    麋赤雪是威逼利诱的拉都拉不住太子殿下,眼睁睁的看着太子殿下把陛下给气的抬回了南宫养心堂,然后不出意外的是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一天之内传遍了前朝后宫,以及中都各地。

    好嘛,之前说储君不仁的现在又加了一个不孝的罪名,不仅如此,连储妃都给一起议论上了,不知道是不是人人嫉妒储妃的专宠,直接摒弃了她的天女身份,忘却了之前的功劳,将她在皇室无礼不孝的事情拿出来说了,还说她福薄连个孩子都生不了,导致储君到现在都没有子嗣。

    赫连玦一点都不在意人家怎么说他,但要说他的太子妃,那他是万万不能允许的,直接下令宫内的禁卫司和中都的京畿司抓捕散播流言蜚语的源头,最后在宫内仗杀了一批宫人,在宫外降罪了一批民众,此事才平息了一些。

    但是流言这个东西,你不说不代表人们会忘却,你越是镇压反响就会越是热烈,经此一番,两位殿下的名声在民间一落千丈,人们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却是质疑着未来之主的仁义之念。

    为此内阁和群臣着急上火的不得了,特别是极为注重风骨的文官们,因为在他们看来民声民意乃立国之本,得民心者得天下,故而天天劝说着太子殿下要注重名声注重民意,不仅劝他连带着一起谏言太子妃,语言犀利誓不罢休。

    直接让太子妃连大朝会都不去了,天天在东宫躲清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富贵花,众人也逐渐发现两位殿下的态度太过清奇,别人越是在意,他俩就越是不在意。

    不仅不在意,众人还发现从事发到现在,置身于舆论漩涡的东宫从一开始就没有开口解释过一句,不仅没有解释,还仿佛置身于事外跟他们毫无关系一样。

    太子殿下该上朝上朝,太子妃该看书看书,绝口不提在民间一落千丈的口碑和民声,也压根不考虑该怎么挽回皇室形象一说,众人愈发奇怪起来,不了解东宫的人会觉得他们狂妄至极,但是了解东宫的人却不这么想。

    太子殿下赫连玦是谁啊,储妃天女娘娘又是何许人也,他们会允许子民这般妄言,会允许被群臣这般胁迫吗?他们二人可是天定之主,年纪轻轻就掌握整个大半中原疆土之人,是不可能会屈服和妥协的人。

    不仅是他们,东宫的心腹也全部都默契的保持静默,皇城总政处,禁卫司,守备军,兵部,太尉府,四军处以及八个藩地,全部都像得到了密令一般没有任何举措,不参与任何争议也不做任何回应,而是无形中忠实的拥护着两位殿下。

    从事发到现在,二人淡漠的态度已经很清楚的说明了一切,这个事情不简单,内阁五位大臣第一时间感知到了事情的不一样,逐渐的其它文武百官也揣度到了太子殿下的圣意,渐渐的就没有人再谏言挽回名声之言了。

    直到五月初的盛夏来临,大朝会上内阁请示了储君之意,先是下达了五月初十举办琼林宴的消息,因为之前的多事之秋,原本在四月底就应该举行的琼林宴给延迟至今。

    再是兵部向众人传达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消息,将所有人给震惊的无以复加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26_26537/2261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