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宋第三帝国 > 第237章 土地私有呼声再起
    想到这里,王华阳倒吸了一口凉气。

    先是由七品的监察御史包光祖建议恢复军队原有的饷银制度,之后是丞相文天祥让自己向玛丽亚借银子,而现在又有户部尚书赵瑞让自己放开禁止买卖的禁令。

    如果是一个人提出意见,那也就罢了,而现在是问题提出后,所有的大臣都在等自己的决定,这与以往朝堂上因为一件议案而吵吵闹闹完全不一样。并且王华阳发现一个问题,所有的官员竟然没有一个人帮自己说话。

    包光祖参加过崖山海战,可以看作是崖山中下级官员的代表,赵瑞身后是从广州被解救出来的宗室和官员,而文天祥身后则站着二十万名大宋的官员。

    三方同时向自己发难,这难免不让王华阳怀疑是不是有人暗中勾连。但是悬剑司根本没有向自己汇报相关情况。

    那么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这些大臣的行动全是自己的行为,并没有人指使,要么就是这些人的阴谋非常隐秘,连悬剑司也没有得到消息。

    杨勇被诛杀,杨太后自杀,陆秀夫殉国,大宋的最高权利被王华阳轻而易举的拿到了手中,为了稳固手中的权利,王华阳直接让玛丽亚的二十万大军驻扎在神州城外,王华阳以为只要军权在手,就可以放手进行自己的计划,但是现在看来,还是自己想的太简单了。

    王华阳突然想起了陆秀夫生前给自己说过的话:中原王朝看似是皇帝一人掌管天下权利,拥有整个天下,其实是皇帝、士大夫、地主三方共同管理天下,而士大夫与地主的身份又是经常变化的,地主通过科举考试可以成为士大夫,士大夫可以通过购买兼并土地变成地主,而皇帝则是天下最大的地主,皇帝需要通过地主、士大夫来管理整个天下,那么皇帝就得出让部分权利和土地给地主和士大夫们,这样地主和士大夫们才会拥戴你。

    王华阳曾经告诉过陆秀夫,要想大宋长治久安,第一条就是土地国有,让大宋所有的人都拥有土地,只要有土地,农民就饿不死,那么农民就不会造反,而农民的人口占天下百分之九十的人口。

    但是陆秀夫却告诉王华阳,说王华阳想的太简单了,从古至今,造反都是由农民开始的,但是造反的组织者都是地主和士大夫,最后得利的还是地主和士大夫,农民还是农民,农民起义大部分时间都是被人利用了,而利用他们的人正是后来的得利者。

    陆秀夫告诉王华阳,要想稳固大宋,只要稳定了朝堂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农民,他们根本成不了气候,而想要稳定朝堂,就要平衡各方面的势力,军队是皇家必须要依仗的势力,因此,在任何时候一定要牢牢抓住军权,只有抓住了军队,才能平衡各方势力。而想要抓住军权,陆秀夫给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陆秀夫告诉王华阳,二十万军民撤到大宋岛后,有十万人是军人,而这些军人又是赵家、钱家、袁家、刘家、狄家、宋家、张家等七大家族及十几个小家族的族人组成的,赵家是皇族,不必多说,自认是以赵昺为尊,而张家、钱家族人数却是最多,张家的族人自不必多说,是张世杰大人的族人,张世杰大人去世后,陆秀夫从张家选出了张拱出任礼部侍郎,而钱家则是推出了钱森作为自己家族在朝中的代表,袁家推出了袁崇武、刘家推出了刘敬、刘权,狄家推出了狄继隆,宋家推出了宋安,而这些人,现在都在大宋的朝堂内担任要职。

    而整个大宋朝廷的官员,基本也都是这些家族的后人,大宋在中原时还能通过科举考试往官员队伍里加进去贫民百姓子弟,进而扶植这些穷人家的孩子用以平衡各大家族的势力,但是到了海外,大宋虽然还在进行科举考试,但是科举考试成为了一个过场,中举的读书人基本都是这几大家族的子弟,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即使读书再好也不可能中举。

    王华阳曾询问陆秀夫为什么不将科举舞弊的官员抓起来,这样就可以给普通人一个晋升通道,朝堂上也会有普通人进入,陆秀夫则告诉王华阳,官场和商场基本相同,说白了都是利益的交换,这些家族舍生忘死、抛弃他们在中原的产业,与蒙古人战斗了这么多年,誓死追随两个四五岁的孩子,并在海外将大宋复国,他们每个家族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现在大宋在海外稳定了,也是时候考虑报答这些家族了,他们将自己的子弟送进官员的队伍,无非就是想让自己的后人生活的好一点,在他们看来,大宋的今天是他们的族人用性命换来的,而如果朝廷执意录用那些只会读书,对大宋复国没有一点功劳的人,也会寒了他们誓死追随的心。也因此,陆秀夫看着每年报上来的新任官员的名单都会直接让这些人通过,不为别的,只为报答那些为了大宋复国而死去的他们的族人。

    大宋虽然在海外复国,赵昺成为大宋的皇帝,但是大宋的军权和行政权还掌握在这些家族的手中,陆秀夫告诫王华阳,要想光复中原,第一步一定是要有一个稳定的后方,而一个稳定的后方,除了军队要听从自己的命令外,还要仰仗文官集团,皇帝的政策再好,也是需要这些文官去执行的,如果这些文官阳奉阴违,其危害程度比军队哗变更严重。

    王华阳虽然在现代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是对于治理一个国家,王华阳却是一点经验也没有,并且大宋在菲律宾复国,已经脱离了历史发展的轨道,自己从历史书上学习的那点历史知识现在已经是没有用了。

    陆秀夫去世后,大宋朝局一片混乱,各方势力相互观望,王华阳知道,自己处理的稍有不慎,可能就会丢掉自己的皇位。但是王华阳谨记陆秀夫的话:乱世之中,只有掌控军队才能安身立命。正是陆秀夫的这句话,王华阳决定让玛丽亚的二十万军队进驻神州城,同时立刻让谢飞、岳尚、陆巡等忠于皇室又不是七大家族的的年轻将领接管大宋军权,户部的赵瑞原本也在王华阳的考虑之列,但是赵瑞姓赵,乃宗室之人,并且年近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如果将军权委派给赵瑞,难免赵瑞或者其门客会起不臣之心,毕竟乱世之中,皇位近在咫尺,任何人都不可相信。

    杨勇叛乱,直接造成了大宋全国性的动乱,如果不能快速的恢复国内秩序,那么民众就会将矛头指向朝廷。

    为了转移大宋的内部矛盾,王华阳立刻做出了转移矛盾的举措。

    对内,王华阳让玛丽亚的二十万大军继续驻扎在神州城,同时在国内快速征兵,将官军数量恢复到二十万的员额,之后更是将阿基诺部落的领地收归朝廷,向阿基诺领地大举迁移汉人,并且着手汉化四十万土著儿童,同时提高了军队的饷银,稳定了军心。

    对外第一步,王华阳立刻让庄一凡前往大都去迎接其其格公主,虽然杨勇的叛乱是蒙古人一手促成的,大宋完全可以以此为借口将这门婚事退掉,但是权衡之后,王华阳决定将大元的公主娶进门更符合大宋的国家利益,只要其其格公主嫁到神州城,那么自己的这个皇帝就多了一重身份:大元忽必烈皇帝孙女婿,如此,大宋国内对自己有不臣之心的那些人对自己动手时就会要考虑一下蒙古人的态度。

    对外第二步,以叛军的名义让韩承孝武装占领棉兰老岛,设立海东省,并且大举向海东省移民,为了增加年轻人的移民热情,王华阳违背自己的心意,发布只要移民海东省,每个男子除了分得三亩地之外,还能分到两个当地的女子。受过现代教育的王华阳当然知道女人也是独立的个体,是有尊严的个体,并不是商品,但是王华阳大宋刚刚经历过战乱,众多汉人在三岛定居不过八年,刚刚过上稳定的生活,如果再让他们背井离乡,他们大多数人是不愿意的,而大宋的府库里又没有银子对百姓进行赏赐,只有赏赐棉兰老岛的土地和女人了。

    对外第三步,就是冒险远征日本,去洗劫日本的国库,日本在经过忽必烈两次打击后,虽然国家没有被蒙古人占领,但是实力受损,日本国精锐全部在长崎一线,如果能够从海上偷袭江户城,一定能够大获成功,结果也正如王华阳所料,陆巡和赵卓带领五万阿罗约士兵攻占了日本国都江户城,并且将江户城洗劫一空。

    王华阳原本以为自己这几步棋走完,大宋的形势就会稳定,自己也能稳定的掌握大宋的军政大权,但是王华阳还是太年轻了。

    大宋的军队是封建时代的军队,王华阳认为只要给士兵足够的饷银,士兵就会站在朝廷这一边,现实也确实是这样的,当时的情形原本就是当兵吃粮,士兵只要能及时的拿到饷银,就不会造反,而百姓更简单,只要百姓有地种,有饭吃,就不会造反,杨勇叛乱后,王华阳顶住压力,禁止向百姓摊派赋税,百姓对刚刚亲政的王华阳也是充满了好感。

    原本以为只要控制了军队,得到民心,王华阳就可以着手自己的计划,但是王华阳漏算了一批人的利益。

    王华阳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自然是不会有地主和士绅,因此在考虑稳定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地主和士绅的利益。

    现在是百姓获得了土地,军队提高了饷银,唯有地主和士绅在这次协助王华阳平定杨勇叛乱中没有获得任何利益。

    按照以往的惯例 ,跟随皇帝平定叛乱后,皇帝都会对有功之臣进行赏赐,加官进爵是必须的,最重要的赏赐还有土地,古代的土地是私有的,一旦皇帝将这些土地赏赐给有功之臣,功臣的子孙后代将拥有这块土地。

    土地可以世袭传承,而官位却是人走茶凉。

    因此在古代,大家族往往是一边资助族人读书,一边大量的购买土地,甚至是购买土地的热情要远远大于资助族人读书的热情。

    但是王华阳知道,一旦将土地赏赐出去,将来收回就会是一个大麻烦,搞不好是一场血雨腥风。因此王华阳在杨勇叛乱后,并没有用土地赏赐那些功臣,更多的则是选择在经济上给予赏赐。

    但是从目前的朝局来看,大臣们似乎对赏赐银子并不感兴趣,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土地。

    而每个大臣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庞大的地主家庭。

    王华阳曾经让小宝从吏部调出大宋所有官员的档案查看,发现大宋现在所有的官员都出身士绅,没有一个是平民出身。

    汉人到达巴朗盖岛后,自身的生存都是个问题,不仅要提防蒙古人渡海,还要面对土著人的侵袭,所有人都知道即使朝廷将土地卖给大家,大家也守不住,毕竟这是汉人抢的土著人的土地,因此,不管是地主士绅还是平民百姓都没有人要求允许土地买卖,大家都在朝廷分给自己的三亩地上耕作。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杨勇叛乱,朝廷顺带着将阿基诺部落消灭,吞并了阿基诺部落的所有土地,并且肢解了曼古达图部落,剩下的阿罗约部落,玛丽亚公主也嫁给了大宋皇帝,土著人对大宋政权再也没有任何威胁,而皇帝又与大元其其格公主联姻,宋元关系再一次缓和。

    大宋内部和外部的敌人都已经不存在,大宋政权已经稳固,大宋三岛的土地已经完全掌握在朝廷手里,大宋朝廷已经可以保证所有汉人的利益。

    这个时候购买土地已经不用担心被土著人抢回去了,而大宋在海外复国已经八年,经过这些年的休养生息,百姓手上已经有了多余的闲钱,在没有任何投资渠道的前提下,购买土地是最好的投资。虽然王华阳让陆秀夫颁布的三亩地法案规定只要是活着的宋人,每个人都可以无偿获得三亩土地,但是一旦这个人身故,土地就要收归国家,是不可以传承的,而购买的土地是可以当做财产传给后人的。

    局势的稳定使得土地私有的问题再次浮出水面。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26_26461/3200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