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兴汉 > 第235章 朝堂应对各心思
    “袁术所部大将桥蕤,并部分青州、兖州兵出武关。

    号称十万,连下商县和上雒,破峣关。

    豪强张横、梁兴,并李傕旧部连横,同蓝田谷骆曜、刘雄鸣合并大破京兆尹钟繇。

    钟繇退守杜陵。”

    当这则消息送入雒阳的时候,已是午夜时分。

    刘辩翻身而起,摆驾尚书台。

    此刻的尚书台已是灯火通明,卢植、盖勋、朱儁、黄琬、唐瑁等重臣,以及司隶校尉牵招、城门校尉田芬、河南尹王匡,尚书令贾诩、尚书仆射高诱、谒者仆射荀彧都在。

    黄门侍郎这边,马宇、荀攸值守在侧边。

    听闻天子降临,众人行礼。

    行礼的同时,不少人也在观察着天子的神色。

    相对于神情肃穆但依旧稳定的重臣,刘辩的表现却让他们大吃一惊。

    只见少年天子脸色苍白,脚步踉跄,甚至要被赵淳和潘隐扶着,方才走的动道。

    “众卿,众卿,速入内阁。”

    说话的时候,天子的嘴唇都是颤抖的。

    跟着刘辩的脚步,众人进入尚书台里面的阁室。

    随着阁室的大门关闭,值守的尚书们,彼此看了一眼,都坐在各自的位置上。

    “陛下勿忧”

    盖勋何曾见过刘辩如此惊慌的模样,急忙出言劝慰。

    视野中被赵淳和潘隐扶着的刘辩脚步忽然就轻快起来:“盖卿,我无恙也。”

    说着,刘辩就坐到了圆桌的一侧,道:“诸卿,就座吧。”

    这晏然自若的样子,哪里还有一点尚书台中惊慌的神态。

    “这”

    盖勋一怔,哪里还不明白天子在尚书台外,和路上是故作惊慌。

    卢植和黄琬对天子的了解多些,此刻没好气的摇了摇头。

    刘辩笑道:“我前些日子,还在想,找什么理由从前线撤兵,没成想袁术就给我送了一个大礼。”

    唐瑁则是皱起眉头,道:“陛下,桥蕤和关中豪强以及妖道骆曜联合,有众数十万,不得不慎重啊。”

    刘辩瞥了马宇一眼,道:“关中豪族遍地,没想到豪强居然有出头之日。

    我正愁找不到机会杀一波呢,他们倒把脑袋送了过来。”

    这话说的就有些诛心了。

    马宇登时跪伏在地上,颤声道:“陛下明鉴,我们马家在右扶风,与这些豪强,可没有关联啊!”

    闻言,盖勋的眉头皱起,这马宇,也太陛下只是说了一句,你就迫不及待的把扶风马家摘了出去。

    感情锅都在京兆尹呢?

    他开口道:“陛下明鉴,世家大族,皆有君子之风,治经安邦,无不用心。

    而关中之地,靠近凉州,汉胡混杂,民风彪悍,故豪强反而势大。”

    刘辩笑道:“关中世家皆是海内士族迁徙而来,向来治学安邦,我是知道的。

    但若是让张横梁兴等跳梁小丑成事,那这本事,还怎么安邦?”

    卢植开口道:“陛下,当遣一重臣驻兵弘农,配合京兆尹剿灭众敌。”

    他却是见刘辩揪着关中世家不放,担心适得其反。

    毕竟河东太守,现在可是京兆人士孙瑞。

    刘辩点点头,道:“以诸位之见,当遣何人?”

    盖勋昂然道:“陛下,非臣莫属。”

    “盖卿乃国之重臣,又掌雒中禁军,朕是片刻也离不了的。”

    刘辩直接否定了盖勋的自荐。

    尚书令贾诩察言观色,道:“侍中琬曾为豫州牧,兵、政皆是天下之最,当可为帅。”

    众人一愣,左右互看,却都没有说话。

    毕竟,贾诩是天子第一红人。

    而黄琬又是重臣。

    黄琬虽然原本依附袁氏,但深的天子看中,近些时日推荐了好多大臣。

    颇有一种自成派系的势头。

    刘辩忖度道:“黄卿可愿前行?”

    黄琬昂然道:“陛下,至此时节,臣愿马革裹尸!”

    “好!”

    刘辩称赞一声,随即道:“下旨,以黄卿为镇西将军,节制虎贲中郎将张辽,都尉魏杰,及匈奴于夫罗。

    合计精兵一万五千,出兵华阴县,与京兆尹钟繇互为犄角,平定乱兵。”

    “什么?”

    闻言,卢植等人大吃一惊。

    唐瑁更是忍不住道:“陛下,酸枣联军数十万,徐将军与张将军众不过三万,原本已是捉襟见肘,如今又要调走半数。

    酸枣联军闻讯,定要趁机进攻,成皋荥阳不保啊!”

    刘辩淡淡一笑,道:“舅父无用担心,酸枣联军若是只有四五万,我还要重视。

    现在数十万,反而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现在三辅乃是我雒阳的腹地粮仓,又连接益州之地,不容有失,否则天下也就不在我们手中了。”

    卢植皱眉,道:“陛下,虽说如此,但成皋一带,也不可不重视啊!”

    刘辩想了想,道:“那便以华雄为中郎将,督乐进、张汛、关羽、张飞所部共五营兵马。进驻成皋,听从徐荣号令。 ”

    “这,这都是新兵啊!”

    盖勋忍不住道。

    刘辩摆手道:“无妨,成皋、荥阳一带坚守即可,我料联军几十万,调度困难。

    张邈、刘岱等人,徒有大名,实则并无用兵经验及历练,骤居高位,难免心生龃龉。

    我等以雷霆之势,扫灭京兆尹之后,他们恐怕还没有出兵。”

    盖勋点点头。

    唐瑁等人看向卢植和朱儁,希望两人能够劝说一下天子。

    卢植文武双全,朱儁更是与皇甫嵩齐名的名将,两人的话,在天子这里才有份量。

    毕竟天下在军略上的经验,比他们也好的多。

    然后卢植点头认可天子的旨意,朱儁更是不发一言。

    这时,王匡进言道:“陛下,京兆尹钟繇进退失据,外不能守武关,内不能安蓝田,臣议,当槛车入雒,别遣重臣代之。”

    顿了顿,又道:“臣议,前太尉温公,可当此任。”

    “张温”

    刘辩一愣,他差点都忘记这个家伙了。

    张温的太尉被罢免之后还担任过司隶校尉。

    只不过后来何进当政之后,司隶校尉任命袁绍。

    而张温这种非袁氏嫡系的,则没有重任,在雒阳城中担任闲职。

    这时,荀彧忽然开口道:“临阵换将,军之大忌,京兆尹虽兵败但并未大溃,反而驻守杜陵,挡住叛军。”

    钟繇是颍川人,和荀彧相交莫逆,他自然要为钟繇说话。

    至于王匡,他谏言更换钟繇,自然是有些私心。

    他推荐的张温,当然是扔出一个幌子。

    张温算是黄琬一方派系的,倒也显得一副为公的模样。

    实际上王匡的想法,是让鲍信出任京兆尹。

    执金吾虽然荣贵,但没有实权,不好立功。

    而京兆尹这边明显要打大仗,如此一来各种资源都会倾斜过去,那能量可不是一般的大。

    以后世公司的概念来论比,打仗就相当于做项目。

    在总部做个闲职,哪有到地方上为区域总干大事的权柄大。

    还有一些国家,你会发现,越打仗,打仗的人越有钱,就是因为打仗也像是做项目,可以吸收国家的资源。

    在荀彧看来,钟繇当初去京兆尹,干的是得罪人的活,要打压豪强,还要屯田。

    那个时候大家不争不抢的。

    现在京兆尹要打仗,你们一看有利可图就想把钟繇换掉,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

    刘辩点了点头,道:“临阵换将,确实乃兵家大忌。

    但钟繇新败,唯恐难以服众。

    这样吧,升张温为侍中,以使者身份前往京兆尹,赐给京兆尹天子节仗,以节制三辅,平定叛乱。”

    闻言,王匡的脸色有些难看。

    不但没有搞掉钟繇,天子反而还给钟繇加了官,从京兆尹,变成持天子节仗节制三郡之地。

    黄琬点点头:“甚好。”

    他自己到弘农,能捞到不少功勋。

    一个派系的张温,作为使者到京兆尹,自然也能捞到不少功勋。

    卢植明显察觉到王匡的不快,同时也觉得天子的做法有些欠妥。

    实际上,他何等老练,当即谏道:“南阳袁氏兵本不多,却分两路去三辅。

    臣以为,当再出一支兵,与征南中郎将合兵,进攻南阳。”

    刘辩一怔,这才察觉到先前的手腕有些稚嫩了。

    他忿怒于王匡不顾大局,却忘记了照顾这帮可以说是元从的臣子。

    荀彧注意到天子的神色,当即建议道:“执金吾信,可担此任。”

    王匡:“”他瞪向荀彧。

    你一个谒者仆射,摇身一变成尚书了,还是成侍中了。

    没成想荀彧回了一个温和的笑容,一副不用谢谢我的样子。

    王匡一怔,顿时恍然,自己那点小心思,被其他人看透。

    他不禁后背有些发凉,暗想朝堂之上,可都是老狐狸啊。

    “喏,便以鲍信为平南中郎将,督于禁所部人马。”

    这时,唐瑁还在纠结成皋:“都是新兵啊!”

    他嘀咕着正要进言,却被朱儁悄悄的拉了一拉。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26_26447/2225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