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兴汉 > 第213章 军纪严明练精兵
    黎明的曙光洒在宽阔的校场上。

    一队队身穿铠甲的士卒整齐地列阵。

    从远方高处俯视而去,可见大约分为十部。

    当训练的号角响起后,各队士卒都绷紧了身子。

    随着屯将和都伯们如雷贯耳的口令,士卒们如猎豹般迅速行动起来。

    高台上,刘辩站在华盖之下,赵云和黄忠站在身后。

    左右有侍中蔡邕、黄琬等,以及谒者仆射荀彧,大夫赵岐,中常侍赵淳,兰台令史丞蔡琰。

    再远处有黄门侍郎荀攸、丁冲等,以及奉车都尉刘璋,议郎刘艾等人

    “公达。”

    随着天子的一声呼唤。

    荀攸来到了刘辩身边。

    “旗帜是不是少了点”刘辩问道。

    旗帜的重要性,后世参观旅游过的他,还是很认可的。

    有几次差点跑丢,最后都是导游的小旗子指引了他。

    “此时正当训练。”

    荀攸解释道。

    他不动声色的瞥了天子一眼,只见对方眯着眼睛,似乎很有兴趣。

    于是便详细解说道:“传令兵的设置,一般只到屯将一级。

    屯将对下辖士卒的管理,基本上都是采用大吼。

    毕竟实际的战场上,打到激烈处,士卒们哪里还有心思去看旗帜。

    屯将和都伯的选拔,悍勇是一方面,嗓门也是必考的项目。”

    “噢!”

    刘辩点了点头。

    历史上,邓艾在基层的时候,因为口吃没有被提拔,其实不是冤枉他

    经过数月的操练,士卒们的动作矫健而利落,训练有素。

    根据操练项目的不同,有的士卒挥舞着锋利的长枪。

    枪尖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冷的光芒,每一次挥舞都带着破风之声。

    有的则拉满弓弦,箭矢如流星般划过天际,精准地命中目标。

    还有的进行着激烈的对抗训练,撞击声和呼喝声交织在一起,气势如虹。

    当然,还有一部的训练比较呆滞,现在还在跑步

    不管哪一部,士卒们都是卯足了力气的训练。

    白波军一战,他们全程打了个酱油,好像是去考察学习般。

    眼见着那些立了功勋的士卒升官加爵,收获钱粮赏赐,一个个趾高气扬。

    像华雄、黄忠这种级别高的,都有妻妾赏赐。

    即便是军侯屯长级别的,也分到一个正妻。

    有过妻子的,就分一个妾室。

    别的不说,现在雒阳周边粮食这么贵,拿点粮食也够到乡野间寻找卖肉的小娘。

    幸好,听说山东又有叛贼了,所以他们训练的特别积极。

    不一会,士卒们的汗水就如雨般挥洒。

    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眼神中却燃烧着坚定和决心。

    经过不断的宣扬,他们清楚地知道,只有经过艰苦卓绝的训练,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

    只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在战场上杀敌立功,从而升官发财娶婆娘。

    一时间,尘土飞扬,喊杀声此起彼伏,如雷震耳。

    “陛下强兵,饱食足训练,齐刀兵铠甲,气势如虹。

    山东人驱略百姓,以作寇逆,其气势不如我等,坚甲利兵强弩之用也不如我等,必败无疑。”

    议郎刘艾看的热血沸腾,情不自禁说道。

    “正是如此。”

    刘辩微微颔首。

    这个其实没办法,人都爱听些好听的话。

    原本刘辩最担心的,便是粮草的问题。

    但朱儁的到来,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若不是朱儁出手,刘辩甚至不知道雒阳商户和豪强大族们藏了多少石粮食。

    其实仔细想想,东汉末年不过五六千万的人口,那么多的土地怎么可能养不活他们。

    只是大部分粮食都被豪强大族们囤积起来罢了。

    根据历史记载,董卓兴建坞堡的时候,储存了足够吃三十年的粮食。

    这还是和关东联盟打了两年后的存货。

    公孙瓒兴建易楼,里面也储存了三百万石粮食,这还是袁绍打了快十年后的存货。

    就好像后世的钱一样,有钱的多的不知道怎么花,没钱的是真没钱

    “陛下,其他人的训练大同小异。”

    这时,黄琬开口道。“都是军令阵法严整,各有分工,都有突击在。

    唯有刘和所部,大相径庭。”

    原本负责练兵的是于禁、乐进、鲍韬、张汛、关羽、张飞、皇甫郦、史阿。

    后来于禁被调走,华雄便来接替。

    而史阿主要负责刘辩的贴身防卫,练兵的工作也就移交给刘和了。

    听到黄琬的话,不少人抬头看去,这才发现,“刘”字旗帜下,那一千人还在跑步。

    刘辩微微一笑,神秘道:“传令三军,对抗操练可以开始了。”

    闻言,自有中常侍赵淳出声。

    接着黄门侍郎丁冲跑到信号兵处,开始挥动旗帜。

    这本不是他的活,但天子在看着呢,他自然不吝卖一膀子力气。

    丁家大靠山已倒,他丁冲必须要顶上去。

    号令下达,旗帜挥舞。

    华雄、乐进、鲍韬、张汛、关羽、张飞、皇甫郦、刘和,看到旗语,也开始挥动旗帜,下达命令。

    在刘辩等人的视野中,士卒们如疾风般迅速集合。

    原本分散的身影如潮水般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密有序的方阵。

    脚步声如同战鼓的鼓点,敲打着地面,回荡在训练场上空。

    集合的过程中,没有丝毫的混乱和犹豫。

    有的只是默契的配合和迅速的行动。

    黄琬赞叹不已,道:“不管哪一部能胜,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戎阵整齐,号令严明。

    如赏罚分明的话,则士卒用命,必成劲旅。

    足以安百姓,使士卒无私掠。”

    刘辩面色如常,军纪严明,赏罚分明,是一支军队的根基。

    否则,再强的军队,也有可能转化为强盗。

    骄兵悍卒若成,甚至能挟裹整个帝国走向崩亡。

    所以,在练兵之初,刘辩就反复叮嘱几名将领和秘书郎。

    练兵的法子有很多,有些时候需要因地制宜,并无绝对的万能公式。

    但是,军纪严明,则是必须贯彻的核心。

    在八将负责练兵的同时,孟达、毋丘兴、士孙萌、盖顺、裴潜、桓范、傅干、法正八名秘书郎也没有闲着。

    他们学习实操是一方面,宣扬军纪,赞美刘辩是另外一方面。

    当然,秘书郎们相当于监军的存在,同时还要监督各个将领遵循军纪。

    毕竟再好的军纪,如果没有人执行,那也是一纸空文。

    这一支有点类似皇家卫队的士卒,必须保证对刘辩的绝对忠诚。

    军纪是威。

    皇帝的赏赐和赞美则是恩。

    目前的赏赐只有吃饱饭和吃好饭,所以需要秘书郎们唱赞歌,以洗脑的行事施恩

    作为后世的人,刘辩清楚的认知,作为领导必须要恩威并施。

    领兵同样如此。

    如历史上顶级的将领岳飞和邓艾,甚至是霍去病,都是有威而无恩的典型。

    将士士卒们因为严酷的军法而战无不胜,得军功。

    但他们不会感激岳飞和邓艾,反而认为这是他们应得的,或者说是拼搏来的。

    这也是邓艾和岳飞被拿下的时候,将官士卒们毫无反应的原因所在,甚至岳飞手下的将官,还有联名陷害他的

    刘辩的这支军队,每天吃三顿饱饭,还有菜,三天还有块肉。

    当然,只要刘辩来巡查,则必定加餐,肉也比往常要多一块。

    看着碗里的两块大肉,士卒们眼睛放光:“哎,又能吃过瘾啦,皇帝要是每天都来巡查就好了!”

    “嘿嘿,嘿嘿!”

    “好了吧你,一天三顿饭还不过瘾,还想天天吃肉!”

    “咋啦,想想还不行”

    “快看,皇帝来了,皇帝来了!”

    “切,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皇帝哪次来,不是和咱们一起吃。”

    在士卒们的视野中,只见皇帝刘辩,带领着近臣们,人手一个碗,正在排队等饭。

    “军纪第八,所有人在军营之中吃饭,都必须排队。”

    刘辩改过之后的军纪,就是这样的大白话。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26_26447/2224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