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兴汉 > 第126章 文线武线御史台
    “臣愿为陛下效死命。”

    见天子毫不犹豫的征赵岐为太中大夫,孙嵩当即跪地稽首,行君臣大礼。

    “孙卿平身。”

    早在查看了孙嵩的所有的卷宗后,刘辩对孙嵩就有了想法。

    从孙嵩这种人来说,他对自身是有定位的,在后世俗称“人设”。

    孙嵩的定位就是侠义,为了这个名头,他不介意赌上全族的性命。

    正是靠着这个人设,他救了赵岐,走上了仕途的圈子。

    走入这个圈子之后,他依旧亦步亦趋,从不破坏自己的人设。

    如今侠义声明于青州、豫州、兖州,以及关中等地。

    手下更是豢养了数百形形色色的宾客,人际关系上,算得上是黑白两道都有

    “我意兴建一支情报网络,遍布大汉十三州。

    每个郡设一个中郎,每个县设一个侍郎,再有数名郎中。”

    这是一条暗线,其中人员藏于各个角落,他们除了这个暗线中的身份,还有明面上的身份。

    市井江湖之中有之,官吏士卒中有之,甚至贼寇奴仆中也有之。

    然后他们根据我们的需要,搜集各类信息情报,并最终汇集郡县,乃至中枢。”

    这个事情,刘辩和潘隐商议过很多次,如今在雒阳内,已经逐渐成形。

    但牵涉到其他州郡和江湖,潘隐的能力明显不足。

    最关键的是,他的作用更多的还要在皇宫内和雒阳内,起到串联的作用。

    孙嵩听的连连点头,道:“如果有这个情报网的话,天下但凡有什么风吹草动,圣上都能够知道,而不至于被州郡两千石所蒙蔽。

    臣愿意为陛下兴建此情报网,只是具体官署怎么安排。”

    他自然明白,天子当着他的面说这个事,就是安排给他做了。

    而且,他若不答应的话,大概率连这个门都出不去。

    毕竟兴建这样的情报网,势必会引起天下士族的强烈反对。

    这些事情必须要在暗中进行。

    “具体官署,暂时还是放在御史台。”

    刘辩说话的同时,也在观察着孙嵩。

    原本他对于情报网的建立还没有那么迫切,想着按部就班的进行。

    但天使被沿路截杀,袁隗矫诏天下,一路使者比他这个正统天子还畅通,这就让他夜不能寐了。

    最关键的是,被杀了,消息还没有被及时传递回来。

    若不是孙嵩四处游访恰巧遇到,而他又有心借此起复,恐怕消息还要滞后几天。

    如此以来,也就逼迫着刘辩必须加快情报网的建设。

    “朕意拜孙卿为御史中丞,掌管着表面上的御史台。

    然后再建一个暗地里的署,只对孙卿负责,其他御史都不知道。”

    “表面上一个身份,暗地里一个身份,如此甚好!”

    孙嵩心下讶然,天子居然想的比他还周到,原本孙嵩以为自己以后要生活在黑暗中呢

    没想到明面上还有身份,不但伟光正,而且更适合办事。

    “情报的刺探,运送,都有较大的风险。

    所以要求运送和串联的人,要拥有不俗的武艺和掩盖能力。

    臣麾下游侠正合适,可择其中忠义者入署。”

    这个时候,潘隐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讲解。

    “御史暗台,由御史中丞统领,设丞一人,件事三人,从事二十六人。

    郎中105人,侍郎一千两百人,其下郎中及仆从若干。”

    基本上的设置,就是一个郡有一个郎中,一个县有一个侍郎,侍郎麾下的郎中和仆从,则视情况而定。

    孙嵩眉头微皱。

    见状,刘辩问道:“孙卿但有所虑,尽可道来。”

    “圣上,若是太平时节,此设置没有任何问题。

    但目前天下叛乱四起,袁贼矫诏,各州县动荡不安。

    而情报收集和刺探,本就是很危险的事情,出了事情又不能完全依靠郡县长官。

    如此奈何”

    孙嵩把顾虑说了出来。

    “臣议,此乃文线,还须设置一条武线。

    平时文武彼此不相知,以信物为准,待到需要时,文线可持信物至约定地点寻求武线。”

    孙嵩的担忧不无道理,潘隐看向刘辩。

    刘辩点头道:“确实如此。

    这样吧,御史暗台除了丞掌管文线,把天下间汇集而来的情报分类整理并汇报。

    再设中郎将一人,负责管理武线。”

    顿了顿,他看向两人:“这方面还有相关的人才举荐?”

    孙嵩道:“文线的丞,需要的是商于上计和筹画的人才,这方面臣并不熟悉。

    但是武线的中郎将,臣却有一人推荐。”

    “何人?”

    “司徒卢公的高徒刘备。”孙嵩道,“此人有勇有谋,喜怒不形于色,虽沉默寡言,但往往一语中的。

    刘备少年时求学于卢公,后返回乡里,便聚集少年,背靠涿令公孙瓒。

    礼贤下士,与各种形色的人众,都能相交,使得涿县之地的少年侠士,都为他驱使。

    中山国前往幽州购置马匹山货的山路,更是被其所控。

    若不缴纳些费用,任你本事通天,也过不去。”

    刘辩:“”

    好吧,没想到刘备的名声这么大,这方面确实是个人才。

    “刘备,我也听说过,前些时日管着犯人家眷,被我征入三署郎。”

    刘辩点点头,对于刘备的这个能力,还是很认可的。

    官渡之战的时候,刘备就被袁绍两次派到曹操的后方搞破坏。

    也就是说大战之际,刘备在曹操的地盘里穿行,那是畅通无阻。

    这一方面的能力,就比高干等人强多了。

    他担忧的是,关羽和张飞这两个将才。

    后世很多营销号和吃瓜群众,都说两个人没有什么将才,用兵远不如五子良将云云。

    刘辩也就笑笑而已。

    相对于现在人看了一点历史,就人云亦云,自以为掌握了真相。

    他还是更信任国家队。

    汉唐之际,世家大族是传承下来的,唐玄宗时建立的武庙,则是认证了关羽和张飞的能力。

    当然,最关键的是,当时的人都认可两人的军事能力,他们比现代人更了解关于和张飞吧。

    当然了,基于对三国正史细节的研读,他也认为关羽和张飞确实是将才。

    潘隐补充道:“圣上,其中还有点趣事。”

    “趣事?”

    “阴家与荀家结亲,阴修之子阴瑜之妻,乃是荀爽之女荀采。

    阴家被抄家,那阴瑜便写了休书,要休了荀采。

    这事被郎官郭奕拒绝,但刘备却以义而允许,认为法不应违背人伦。

    谁知道阴瑜写了休书,那荀采却是不认,当众撕毁休书,言说就是做个奴仆,那也是阴家的人。

    如此烈女,倒是一桩美谈。”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26_26447/2224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