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四色锦 > 【再次相遇】
    顾秀让绢儿拿出两个带绣的绣袋,

    将其中一个放在茶桌上,说道:“请……”花宝玑一下被绣袋吸引,拿起来先摸了摸,再仔细看上面的刺绣。口中喃喃,“五钱墨……这种墨袋的设计倒是很别致。”

    他似乎不急拿出里面的墨,而研究起这墨袋。墨袋上的绣纹没什么稀奇,常见的四季花鸟图案而已,只是绣袋本身不大,却绣出了完整的一幅花鸟图画,并且还有一首七言题诗,比粟米还小的字,竟颇有赵孟頫的风骨。别的不说,光这擘丝得多细才可能在方寸间绣出完整图画?

    “啧啧……”此时花宝玑再看顾秀的眼神已无轻佻,反而多了一丝认真,“现在我有点相信是顾墨了。”

    顾秀不禁好奇:“现在?难道刚才不信?”

    花宝玑呵呵一笑:“顾墨已罕有存世,若得一锭,根本就不是价钱的问题,卖多少都有人要。”

    “你说的那是老墨,若是新墨呢?”

    “新墨?”花宝玑又是一愣,“顾氏还有新墨?”愣了半晌,突然明白了似的,紧紧盯着她,“你姓顾,难道……”

    顾秀轻轻点了头。

    花宝玑倒吸一口气,脱口问道:“你是顾氏后人?露香园顾氏后人?”

    “是啊。”

    “等等,”他迅速稳住自己的语气,“我先看眼墨。”然后打开墨袋,把墨锭倒在自己手上,反复看了几遍,又放在鼻端嗅了半天,重新抬起头对顾秀说,“这得让我师傅来鉴定,才好估价。顾公子不介意吧?”

    顾秀笑笑:“不介意。不过要等多久?”

    “很快,很快的。”他说罢立马转身招小二过来,“你来……”

    小二离得不远,瞧见了迅速上前,“花爷您说。”

    “这样……”花宝玑与他耳语几句,小二连连点头,片刻又匆匆离开。

    顾秀并不着急,这会觉着有点渴,端起茶盏喝了一大口。花宝玑则笑眯眯地看着,拿起茶壶替她添水。

    随口问道:“对了,顾公子在哪高就啊?”

    高就?顾秀暗暗撇嘴,“就离这不远,天心桥东。”她随口回道。

    “啊?天心桥东不是,那儿吗?你……”花宝玑再一次瞪大了眼睛,眼珠子骨碌转,吃惊地望着她,“你不会是那新来的女当官儿?”

    一旁的绢儿忍不住笑,接过话问:“你这人说话有意思,什么叫女当官儿?”

    “就是……小的看走眼,还请顾大人原谅则个。”他又站起身,朝顾秀规规矩矩地行了一礼。

    顾秀也只得站起来还礼:“花兄客气,还是叫我公子好了,请坐吧。”

    “是是,”两人重新落座,花宝玑似乎拘束了许多。“呃,我想,师傅他快来了吧……”

    他眼望四周,眼神扫过每一个可能出现的地方。很快,他就瞧见一人正悠悠地从茶客中穿过。“师傅,这里这里……”脸上瞬间有了笑容,举手向那人招呼。

    顾秀回头一看,却愣住,她一下认出来人。“这不是……绿怪人?”她又看看绢儿,绢儿也认出来者,与她对望,眼中尽带惊讶好笑。

    来者十分好辨认,穿着一身白,白得发光那种,也不知用什么料子做的衣裳。头戴白色幅巾,唯有嘴边一圈胡子是蓝色的。

    “噗嗤!”绢儿忽然笑出声,像猪一样的笑声。“对不起,我实在没忍住。”她立马察觉自己失态,用手捂住嘴。

    顾秀都还没反应,这人已来到她座前。或许是笑声突兀,他狠狠瞪了绢儿一眼,“又是你们!”语气十分不友好。

    “师傅认识?”花宝玑早起身相迎,可稀里糊涂不明就里,“就是这位公子,说要出手上的顾墨……”

    她高低反应慢了许多,愣了半晌才起身,拱手:“这位,不知怎么称呼?好像以前见过?”

    “哼!”

    “哦,在下顾九英,想必你就是花兄口中的师傅?”

    花宝玑哑巴了,只剩嘴巴在一张一翕。眼睛来回看着他她,呆呆愣愣。

    “唐不二。”

    “唐兄,幸会。今日这身打扮,挺好……”

    唐不二乜眼打量,嘴一撇:“你这身打扮却不怎么滴。也不晓得为啥都爱这么穿……”

    “师傅师傅,”花宝玑终于回过神,拽住唐不二的衣袖,悄声耳语道,“她就是……”

    顾秀听不清他俩说什么,不过看唐不二渐渐露出一丝惊讶表情,泰然自若地摇起扇子来。

    “啧啧啧,真是没想到,竟然派个女人来……”

    “师傅,”花宝玑打断他说话,“咱们说正题好吗。徒儿想请您给掌掌眼,看一下顾公子手上的顾墨。”

    “是啊,都坐下说吧。”顾秀也招呼他坐下。

    三人落座,小二上茶,一番客气之后,花宝玑将那块墨锭连墨袋一起递给唐不二。

    “师傅啊,”还犹自兴奋道,“这位顾公子就是顾氏墨的传人呐!”

    “是吗?”唐不二没接,只看了一眼,眉毛一扬又看向顾秀,“你……跟虬村黄氏很熟?”

    顾秀诧异,顿时心中起了佩服,居然一眼就认出雕工。“你怎么认出来的?”

    “这还用认吗?一看就知道。风格如此明显,只有黄氏的剞劂之术能把线条刻得如此秀劲流畅,而且精细入微。”

    “你这墨,新雕的模子吧?跟老墨不一样,款识倒是不差。不过找黄氏雕有点大材小用。”

    唐不二边说边拿起墨锭,掂了掂,闻了闻,“嗯,是老墨那个味。你有家传墨谱?”

    “有,”顾秀点点头。她对唐不二品墨手法较为接受,有些人品墨,手之必先舐其香,她很膈应这种。

    “这块虽是新墨,徒儿以为,固然不及老墨,大概也有这个数。”花宝玑比了一个数,却用袖子遮住手。

    唐不二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拐弯抹角道:“大概三十年前吧,墨工还只需和剂成饼,不施文采。而贵就贵在草细烟真,胶清杵到,即无香料,汪汪池腹间作清泠观,舐笔不胶,入纸不晕。可今制却要取古文奇字,篆籀填铭,鼎敦饕餮,神怪千态,花木虫鱼,幻象百出。皮相修采,可鉴栀表,蜡里无益,文苑有惭上玄……”

    花宝玑眨巴眼睛,问道:“啥意思,师傅?”

    “意思就是要上手试墨,不能只嗅墨、贾墨、相墨、听墨、痴墨,这些都不可取。”

    顾秀听了他这番墨论,心中不禁大赞。又想起去年在闵汶水的汤社上,同样出自他的那篇茶论,瞬间看这家伙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可这新墨呀,真要试吗?”花宝玑问道。

    唐不二直接对顾秀说:“这样吧,我大概给你说个价,不保准,只是让你了解咱童叟无欺,说了再试墨。”

    “行,”顾秀爽快答应。“在下也跟着唐兄长长见识。”

    “新墨卖不上好价,不过你很聪明,知道配一只顾绣墨袋。即证明其真,又无我方才说的那些俗套,轻巧不失雅致又别出心裁。顾墨稀少,在文人圈子里口碑极好,这块虽是新墨,其价值已经胜过绝大多数名墨堂的新墨。大概一锭不超过二百两。”

    顾秀暗惊,迅速同绢儿交换了眼神,都从彼此眼里读懂了意思。这价格是她俩都没想到的价格高度,本以为两锭百两顶天了呢……

    唐不二面色淡淡,说话依然不紧不慢:“有几锭啊?”

    “出两锭。”绢儿抢着回。又摸出一锭,同样有覆以墨袋,“你说个价吧。”也放在桌上。

    这只上面绣的是松鹤祈寿,并附有七言题诗——‘风云讵有餐霞志,宵汉常悬捧日心’。同样擘丝之细,运丝已臻出神入化。

    “啧啧,”唐不二见之赞叹了一声。“虽然题材常见,不过仅看方寸间的构图、配色、细节,颇有诗意的追求。你的技法应该承自武陵绣使韩希孟吧?”

    顾秀咧嘴一笑:“多谢唐兄夸奖。”不得不说她很爱听这样的赞美。“但是你怎么看出我师承是哪位祖上?”

    “这以后再说,现在说墨。这样,我先付个一百两作定金,试墨之后再给个一口价。”

    顾秀与绢儿彼此看了一眼,同时点头应下,“好,就依你!”

    唐不二瞟向花宝玑,问道:“银子,有吗?”

    “有有,”花宝玑连忙点头,袖子里掏出一张银票,正好是一百两的,放在顾秀面前。“呐,定金,收好喽。”

    绢儿看了看银票,查验无误后便收在自己贴身荷包里。

    “好了,这下可以试墨了。”

    “你怎么试?”顾秀也好奇。

    “宝玑,你去把我那新入手的宋坑拿来,顺便笔、纸都拿这里来。”

    “师傅,你那方砚台还是新的,不怕刮花?”

    “无妨,去拿吧……”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25_25441/3171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