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秦武桓帝 > 第45章 谦光殿阎梁辩公卿
    八月初,张瓘的兵马一路横扫,沿途得到无数的百姓们响应,很快便抵达了距离姑臧城不到二十里的地方,而宋混兄弟的兵马也抵达姑臧城。

    张祚在得知消息之后,大惊失色,一边命令士卒准备抵抗,一边命令赵长去处死张琚和张嵩,然后又叫杨秋胡去杀掉张耀灵。

    杨秋胡领命之后,便带着力士来到了东苑,张耀灵在看到杨秋胡等人来者不善之后,也是害怕不已,当即向其求饶:“杨将军,还请您能够饶我一命,让我面见一下伯父可以吗?”

    杨秋胡冷着脸给了身旁的力士一个手势,随后几名力士便上前,残忍的扳断了张耀灵的腰肢,张耀灵痛苦不堪的躺在地上呻吟,嘴中还在请求杨秋胡可以饶他一命,但是杨秋胡却是不管不顾,命力士将张耀灵杀死,可怜的张耀灵享年十二岁。

    而另一边,赵长因为害怕,于是前往后宫,找到了张重华的母亲马氏,希望可以拥立张耀灵的弟弟张玄靓为帝,与此同时,易揣也心中畏惧,于是带兵杀入宫中,捉拿了赵长等人,将其一一斩首。

    张琚和张嵩则是趁机招募了几百名老百姓,在城中大呼:“张祚昏庸无能,大家都不要再给他卖命了,我的兄长张瓘的大军此时已经抵达城东了,胆敢有反抗的人一律诛杀三族!”于是城中张祚的部下们纷纷四散而逃,而张琚也是带人砍倒西门守卫,打开城门,将宋混兄弟的军队放入了城里。

    张祚得知消息之后,连忙逃上飞鸾观,宋混与张琚带人杀到飞鸾观,张祚坐在观内拔剑命令左右之人死战,奈何此时的他早已失去了人心,左右之人纷纷都丢下武器向宋混投降。

    张琚上前持剑指着张祚大骂道:“张祚,你不是要杀我吗?现在看看是谁杀谁!”

    张祚见状,也是咬牙切齿的看向张琚:“张琚,我当初就该将你直接杀掉的!”

    随后乱兵一拥而上,将张祚乱刀砍死,张琚上前割下张祚对首级命人将其悬挂在竹竿上示众,然后又将其尸体丢在大街上,姑臧城里的百姓们见状,纷纷高呼万岁。

    另一边,宋澄与张嵩则是先杀掉了想来投诚的易揣,接着又斩杀了张祚的两个儿子太子张泰和与建康王张庭坚。

    随后,几人一边清理宫内还在负隅顽抗的张祚残部,一边派人去寻找张耀灵,在得知张耀灵被杀之后,宋混又下令将杨秋胡等人斩首示众,一时的姑臧城中顿时沦为了血淋淋的炼狱。

    偏殿里,马氏与年仅七岁的小孙子张玄靓正提心吊胆的听着外边的动静,而宋混与张琚正在殿外商议。

    宋混擦干剑上的血对张琚说道:“令兄何时入城?”

    张琚回答:“应该快了,我已经派人去通知了,我们先把马氏和张玄靓带到谦光殿去吧,等到我兄长来了之后,直接拥立张玄靓为主就行了。”

    宋混点了点头,于是一行人带着马氏与张玄靓前往了谦光殿。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张瓘也带着阎负和梁殊出现在了谦光殿的门口。张瓘在入城的时候,为了表示自己无心加害二人,便命令大军留在城外,自己只带着几百亲卫入城,而阎负与梁殊二人,则是留下三千秦军守在东门,然后带着两千秦军随张瓘入城。

    当宋混、张琚看到张瓘之后,便都赶紧迎了上去。

    宋混率先对张瓘抱拳道:“此次若是没有张刺史率先举义,恐怕我凉国还要饱受张祚的摧残啊。”

    张瓘也是笑着回应:“此次能杀了张祚,骁骑将军乃是头功啊!”

    宋混也是注意到了站立在张瓘身后的阎负和梁殊,于是开口问道:“敢问张刺史,这二位是?”

    “哦,这二位乃是秦国的使节,此次我能率部抵达姑臧城,多亏了秦国派军相助啊。”张瓘回答道。

    宋混却是心中一惊,莫非张瓘私下里已经和秦国勾结在一起了吗?

    张瓘先是给阎负说道:“还请二位稍等,如今张祚已死,我国内尚未拥立新主,等到拥立新主之后,再与二位商议称藩一事。”

    说着,张瓘便走进了大殿,大殿中央,马氏正抱着张玄靓警惕的看着他们。

    张瓘先是询问张琚:“凉宁侯呢?”

    “被张祚杀害了。”

    张瓘听后,便来到马氏的身边,轻声说道:“还请王太后放心,我等不会伤害你们的,我等此次前来就是为了拥立凉武侯(张玄靓)为主的。”

    随后,在张瓘等人的谋划下,张玄靓便被草草的拥立为凉国新的君主,由于之前张祚自立为帝,张玄靓在被拥立之后,便废除了帝号,自称大都督、大将军、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同时在实行大赦,废除了张祚的年号和平,继续沿用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称为建兴四十三年。(前凉基本一直沿用的是西晋年号,除了张祚称帝改元和平。)

    而张瓘则是被封为卫将军,领兵一万人,行使大将军职事,任免改变僚属。宋混等人也都是各有封赏。

    这时,张瓘才开始给众人介绍阎负、梁殊二人,在听完张瓘说要向秦国割让河州之地,并且向其称藩的时候,宋混当即出列反对道∶“我们世世代代都是晋室的藩臣,怎么可能向你们称藩呢!”

    接着宋混又说道:“本朝六代重光,坚持忠心不贰,如果与秦国交玉帛的好,就是向上违背了先公的诚纯雅志,向下丢失了河西百姓们遵奉的情谊。”

    阎负当即回答:“从前微子离开殷,项伯归附汉,虽然背你违背父母,前史美其先觉,如今的晋室,已经逃到了长江之南,天命已然去矣,你们要是想要称霸河西,可惜你们麾下的诸军都不是我秦军的对手,如果想宗归于晋,则深深地违背先君心意。难道你们不知道往远追踪窦融归附汉朝的规矩,往近讲述先王归附赵国的事情,垂统无穷,永远享受遐福吗?”

    宋混继续说∶“你们言而无信,喜欢违背誓言,之前你们与石氏和好,然后就突然袭击他们,所以不要再说我们两国和好的事情了。”

    梁殊当即反驳宋混:“三皇的政策不会相同,五帝的风俗不会一样,石赵多奸诈之辈,而我大秦则是任命忠信之人,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吗?张先、杨初之前都拥兵一方,不供王进贡,当今陛下命令将他们俘虏,宽恕他们难以宽恕的罪过,加授以爵位封的荣耀。当今陛下道合二仪,慈弘山海,信符阴阳,不可以以两个赵国来相比。”

    “秦国如果兵力强大,可以先取江南,到时候天下自然都是秦国所有,何必先来我凉国呢?”宋混继续说道。

    阎负回答:“陛下圣明神武,之所以派人前来商议,是因为对于晋室,只能通过武力来解决,而对于凉国,则是可以通过通晓大义来解决,因此才先派遣我等来申明大义,若是诸位不能好好把握这个机会,正好可以延缓晋室几年的寿命,我大军回师西进,凉州之地恐怕就不可能保全了。”

    听到这里,张瓘也是对阎负二人的嚣张感到一丝反感,但是他深知现在还不能和他们撕破脸,于是便笑着问道∶“我凉国占据三州之地,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之多,西边有昆仑地区当做屏障,东边有大河作为阻挡,攻伐别人有多,更何况自固!秦国为什么能成为祸患!”

    梁殊笑着说:“贵国的要塞难道还可以比得上崤山和函谷关的险要吗?你们麾下的士卒难道比得上秦雍之地的士卒吗?当初张琚、杜洪趁机霸占赵国的成果,占据天险之地,指挥三秦的精锐,凭借丰富的陆海,劲士风集,骁骑像云,自认为天下可以平定,关中可以巩固,结果当今陛下神矛一指,望旗冰解,人咏来苏,关中之地不知不觉间就变换了主人。燕国虽然对关中之地虎视眈眈,由于地势的意义,逆顺的道理,面北称臣,贡献不超过一个月。我大秦有着九夷四海的奇珍异宝,番邦单于见我大秦尚且要屈膝,天下名人雅士也都纷纷归附大秦,我们能征善战的将士有百万之众,到时候大张旗鼓的进入河西,你们又该怎么抵抗呢?不如效仿你们先王臣服于石赵的故事,臣服于我大秦,子孙世代享受恩泽,成为秦国的西部屏障。”

    张瓘又问:“既然秦国的德义加利于天下,为什么晋室却没有臣服你们呢?”

    阎负回答:“文身的习俗,负阻江山,道洿先叛,化盛后宾,自古而然,难道只是现在吗?所以《诗》说:‘你们荆蛮蠢蠢欲动,与我大国结仇怨。’因此对于晋室不可以用德义怀了。”

    张瓘又问:“秦占据汉朝旧都,地兼将相,文武大臣,领袖一时的是谁呢?”

    梁殊回答:“皇室亲藩中,忠诚像周公一般的人有武都王苻安和晋王苻柳,文武才能,神器秀拔,进入可以治理百工,出能抵御万里之外的敌人的人,平昌王苻菁、淮南王苻生、广平王苻黄眉、后将军、清河王苻法、龙骧将军、东海王苻坚兄弟等人。”

    阎负则是接着说:“其中老年大德,德比尚父的人,那么就是太师、录尚书事、广宁公鱼遵;清廉严肃,耿介正直的人,那么是左光禄大夫强平与金紫光禄程肱、牛夷等人;博闻强记,探究索幽,时中书监胡文,中书令王鱼,黄门侍郎李柔;勇武刚毅厚重,权智无方,则左卫将军李威,右卫将军苻雅;才识明达,令行禁止,就特进、领御史中丞梁平老,特进、光禄大夫强汪,侍中、尚书吕婆楼;文史富赡,郁为文宗,那么尚书右仆射董荣,秘书监王飏,着作郎梁谠;勇敢有谋略,攻必取,战必胜,关羽、张飞之流,可以敌万人的人,就前将军、新兴王苻飞,建节将军邓羌,立忠将军彭越,安远将军范俱难,建武将军徐盛。”

    “济济一堂的众多官吏,怎么可能说的完!姚襄、张平一时豪杰,各自拥有部众几万人,狼顾偏方,皆委忠献款,请为臣妾。小不事大,《春秋》所诛,希望诸位可以好好考虑一下啊。”

    张瓘打着圆场说道:“这件事情的抉择在于主上,不是身为臣子可以决定的了。”

    阎负与梁殊心中暗骂张瓘是老狐狸,但是嘴上还是说道:“凉王虽然天赋英明睿智,然而尚幼小,列位身居伊尹、霍光的责任,凉国兴亡的安危,以及其中关键的意义,其实都取决于你们啊。”

    而坐在张玄靓身旁的王太后马氏见状,也想到如今国内刚刚发生了张祚之乱,害怕此时秦军突然进攻,于是对阎负和梁殊说道:“还请贵使先下去歇息片刻,我已决定向贵国称藩,只是详细事宜还要与诸位大臣们商议一番才行。”

    (注∶1、《十六国春秋》卷七十四前凉录四∶“乃使杨秋胡将灵耀于东苑,拉其腰而杀之,埋之于沙坑,私谥曰哀公。”

    2、阎负、梁殊舌战凉国君臣在历史上是356年的事情,这里提前一年,所以会和原文有所出入,至于原文在《晋书》载记十二与《十六国春秋》前秦录三和前凉录五中均有记载,篇幅过长,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23_23876/1386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