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第284章 【人物篇】克莱斯特2
    【人物篇】克莱斯特2:唯一死在苏联战俘营的德军元帅

    苏德战场是德国军人的坟墓,二战期间德军阵亡超过530万人,2/3死在了东线。qglg1944年底,当西线德军丧失了战斗意志,纷纷溃逃或投降时,希特勒曾发布过一道奇怪的命令:如果再有人违抗命令、临阵脱逃,就将这些人送到“地狱”般的东线战场。

    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是东线战场的亲历者,而且是德军最初四个装甲集群指挥官中,指挥装甲部队时间最长的将领。第2装甲集群司令古德里安、第3装甲集群司令霍特、第4装甲集群司令霍普纳都因为各种原因在1941年底就离开了战争之初的指挥位置。而第1装甲集群司令克莱斯特一直到1942年11月,因晋升a集团军群司令才将第1装甲集团军交给了马肯森。

    作为一名前线统帅,克莱斯特已经足够出色,但希特勒还是在战争结束前一年解除了他的职务,因为他“意志不够坚定”。苏联人可不这么认为,战后克莱斯特被盟军移交给苏联,他在苏联战俘营度过了自己最后的九年。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克莱斯特指挥的第1装甲集群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下辖5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和2个党卫军师,编为第3装甲军、第48装甲军和第14装甲军。

    在巴巴罗萨计划中,第1装甲集群被赋予的任务是担任南方集团军群攻击箭头,克莱斯特的左翼是赖歇瑙的第6集团军,右翼是施图普纳格尔的第17集团军。

    南方集团军群第一阶段作战目标是渡过第聂伯河,夺取基辅,并争取在第聂伯河右岸围歼南部苏军主力;第二阶段作战目标是高加索地区的北部门户罗斯托夫,作为明年夺取高加索油田的进攻出发地。

    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并不轻松,摆在他们面前的有四个难题。

    其一,他们当面的苏军基辅特别军区(战争爆发后就改为西南方面军)是苏联所有军区中兵力最雄厚的军区,共计58个师,其中还包括4个机械化军。此外在南方集团军群的右翼(第11集团军进攻方向)还有苏军南方方面军,两个方面军兵力合计86万人。

    其二是德军的当面不仅有强敌,地形也对进攻十分不利。西乌克兰地区森林茂密、道路稀少,还有大量沼泽地区。相比于中部战线辽阔的平原,这里并不适合使用大规模装甲集群作战。

    其三是苏军西南方面军拥有2400多辆坦克,大部分编在4个机械化军中。而克莱斯特的装甲集群只有600辆坦克。

    其四是苏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是苏联西部边境线上各军区司令员中警惕性最高的,而且在他年初担任军区司令员以前,他的前任朱可夫为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除了边境地区部署了必要兵力外,在基辅以西构筑了完备的纵深野战防御工事。

    在进攻之初,克莱斯特所在的南方集团军群就遭遇了激烈的抵抗,苏军3个机械化军先后向德军发起了反击,第1装甲集群艰难地拿下了利沃夫,随后于7月初向基辅西部门户日托米尔逼近。

    当德军试图突破苏军旧国境线筑垒地区时,苏军的机械化部队再次主动出击,切断了第1装甲集群和左翼第6集团军的联系,迫使德军分兵重新打开通道,这让克莱斯特不得不放慢进攻的速度。7月中旬,克莱斯特调整方向,向南面的苏军南方方面军防御地区突击,并击退苏军第26集团军的反击。随后第1装甲集群和右翼第17集团军在乌曼地区将苏军3个集团军合围。至8月8日,德军肃清包围圈,俘虏苏军10万人,其中包括两个集团军司令(逃脱的是后来苏联最大的叛徒弗拉索夫),另外还击毁或缴获苏军坦克300多辆,火炮1100多门。

    在乌曼战役尚未结束时,第1装甲集群继续南下。8月19日,第9装甲师在第聂伯河下游的扎波罗热实施强渡,在该河左岸建立了桥头堡。然而苏军随即发动了猛烈的反击,将第9装甲师又逐回了右岸。一个星期后,第60摩托化师在扎波罗热上游的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夺取了一座浮桥,并迅速在对岸建立了桥头堡。苏军的反击持续了三天,但马肯森的第3装甲军及时赶到,将苏军击退。

    8月29日,第1装甲集群从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涌入左岸地区,进入顿涅次盆地。8月31日,克莱斯特左翼的第17集团军在克列缅丘渡过第聂伯河,肯百夫指挥的第1装甲集群第48装甲军从这里过河,其所属的第16装甲师在师长胡贝的指挥下随即冲出桥头堡,径直向北面的基辅急进,随后过河的第9和第14装甲师则紧随其后。

    在最初的12个小时里,胡贝推进了69公里,造成苏军统帅部的恐慌。9月14日,第16装甲师和南下的德军第2装甲集群会合。至此克莱斯特和古德里安共同完成了二战期间最大的合围圈,将苏军西南方面军主力5个集团军包围。9月26日,德军在包围圈里俘虏苏军667万人,苏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在突围时阵亡。此役过后,苏军西南方面军已经名存实亡。

    在歼灭苏军西南方面军主力后,南方集团军群随即开始实施巴巴罗萨行动第二阶段作战,目标是夺取罗斯托夫。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给克莱斯特制定了一个长途奔袭方案,第1装甲集团军从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地区出发,一路向东南方向急进,攻占亚速海港口城市奥西片科,截住苏军南方方面军退路。在达成战役目的后,德军当面将再无苏军重兵集团军。

    9月26日,就在基辅战役刚刚结束后,第1装甲集群即展开行动。10月7日,党卫军“希特勒”师夺取奥西片科,但苏军南方方面军主力已经提前后撤,只有第9和第18集团军的6个师被合围在奥西片科以西的一片狭窄地区。即便如此德军在10月10日肃清合围圈里的苏军时,仍然俘虏了106万苏军,苏军第18集团军司令员斯米尔诺夫中将阵亡。

    10月12日,乘胜追击的第1装甲集群攻占塔甘罗格,为最后攻取罗斯托夫做好了准备。1941年10月16日,第1装甲集群升级为第1装甲集团军。

    此时德军统帅部和南方集团军群指挥部对下一步作战产生了分歧,伦德施泰特建议推迟进攻罗斯托夫的作战计划。他的理由很充分,虽然南方集团军群仍有百万之众,但冬季即将来临,而且苏联南部连绵的秋雨让道路泥泞不堪,而德军的后勤补给随着战线的深入越来越困难。克莱斯特的装甲部队几乎耗尽油料储备,用于运送物资的卡车则只有30还能继续使用。

    希勒特起初倾向于伦德施泰特的主张,但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和陆军总长哈尔德表示反对。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在南方的两个苏军方面军都刚刚经历严重损失,德军如果继续进攻并不会遭遇有效抵抗,罗斯托夫将唾手可得。希特勒在布劳希奇和哈尔德的鼓动下,最终下达了继续进攻的命令。

    11月5日,第1装甲集团军开始东进,克莱斯特的计划是先抵达顿河一线,并在对岸建立一个稳固的桥头堡,为以后夺取斯大林格勒做好准备。然后第1装甲集团军将掉头南下夺取罗斯托夫,以便明年从这里向高加索进攻。

    第1装甲集团军的进攻在11月7日遭遇激烈抵抗,克莱斯特不得不放弃前出至顿河一线的企图,转而提前南下。但苏军的反击对第1装甲集团军的左侧后构成了严重威胁,克莱斯特致电伦德施泰特,要求后者为其解除后顾之忧。而伦德施泰特数次要求第6集团军司令赖歇瑙立即恢复进攻,竟屡屡遭到拒绝。

    11月21日,第1装甲集团军不顾一切地冲进了罗斯托夫。而他身后的退路则在苏军的持续反攻下,随时都有可能被切断。此时战场上的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10摄氏度,而士兵仍然穿着夏季军服,严峻的物资消耗和大量冻伤让各师一线战斗兵力只剩下1/3。

    11月28日,克莱斯特不顾希特勒下达的就地坚守的严令,命令部队放弃罗斯托夫,撤回米乌斯河以西的塔甘罗格,苏军随即收复了该城。12月1日,希特勒解除了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伦德施泰特的职务,将一向偏爱的赖歇瑙扶上位。

    希特勒本想也解除克莱斯特的职务,因为罗斯托夫战役是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失败。为了更真实地了解前线的情况,以免给军中带来连锁反应,希特勒将第1集团军所属的“希特勒”师师长迪特里希召回,详细询问德军失败的原因,后者客观地陈述了第1装甲集团军刚刚遭遇的危机。同时第1装甲集团军参谋长蔡茨勒(10个月后接替哈尔德担任陆军总长)也给希特勒的副官施蒙特写了一封信,为第1装甲集团军和克莱斯特申诉。最终希特勒致电国内后备军总司令弗洛姆,命令他立即给第1装甲集团军补充120辆三号坦克和36辆四号坦克。

    克莱斯特保住了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的职务。1942年春,希特勒为了表达对他的认可,还将第17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合并组成克莱斯特集群。5月,在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期间(苏联方面称此次战役为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克莱斯特集群成功实施了“弗里德里库斯”行动,将重新组建的苏军西南方面军一半主力合围在“巴尔文科沃”突出部。5月29日,23万苏军被俘。

    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只是德军1942年夏季攻势的前奏。6月,德军统帅部将得到加强的南方集团军群一分为二,以第1装甲集团军、第11集团、第17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组建a集团军群,在陆军元帅利斯特的指挥下进攻苏联高加索地区,目的是夺取外高加索的巴库和格罗兹尼两座石油重镇。

    “蓝色”行动开始后,第1装甲集团军在军群左翼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弧线突击,逼近罗斯托夫。随后原本负责与第6集团军一道攻取斯大林格勒的第4装甲集团军也划归a集团军群指挥,而在这支强大集群的当面,只有溃退下来的苏军南方方面军几个残破的集团军。7月23日,德军再次攻取罗斯托夫,打开了通往高加索的大门。

    德军在高加索地区本可以再打一场漂亮的进攻战,但整个高加索战役虎头蛇尾。7月底,第6集团军在顿河一线受阻,希特勒将第4集团军东调,重新划归b集团军群。不久之后,第11集团军也奉命北上划归北方集团军群指挥,只给a集团军群留下1个军担任克里米亚半岛守备。至此a集团军群只剩下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团军和鲁奥夫的第17集团军两支德军集团军。

    与此同时,苏军在高加索地区的防御力量得到迅速加强。斯大林将外高加索方面军的一部兵力北调(该方面军负责在苏土边境监视土耳其的100个师);将北方战线的一部分兵力南调;又将西南方面军被打残的几个集团军就地补充,重新派上了战场。

    8月,德军攻取北高加索地区的迈科普油田。9月,德军的进攻陷入停顿。a集团军群司令利斯特为进攻受挫承担了责任,他被解除了职务,a集团军群则交给希特勒本人亲自指挥。10月底,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团军已经逼近格罗兹尼。希特勒为了表彰他的出色战绩,晋升克莱斯特为a集团军群司令。

    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发起反攻。12月16日,苏军发起“土星行动”,从顿河中游击破意大利第8集团军,目标直指罗斯托夫,克莱斯特意识到自己的身后正遭遇严重威胁。12月27日,希特勒下令a集团军群后撤。

    1943年2月1日,克莱斯特晋升元帅军衔。

    1943年是德军在东线由盛转衰的关键一年。苏军于年初实施的冬季反攻将德军从斯大林格勒一直驱赶到米乌斯河,克莱斯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则奉命坚守在北高加索地区西北端的坦曼半岛,第17集团军共25万人在半岛外围构筑了一条“蔚蓝色”防线,当面是苏军北高加索方面军的4个集团军。

    a集团军群的兵力已经严重萎缩,第1装甲集团军划给了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1943年2月13日改称南方集团军群),除了第17集团军外,a集团军群只剩下驻守克里米亚半岛的、由德军和罗军组成的混编集群。a集团军群的两支部队只能通过刻赤海峡之间的索道和舰船保持联系。

    克莱斯特建议放弃塔曼半岛,但希特勒希望能保留一处日后进攻高加索的前进基地。苏军为了尽快夺回顿涅茨克地区,也没有将塔曼半岛列为重点打击目标。尽管如此苏德双方在蔚蓝色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战斗,直到1943年9月,苏军已经逼近克里米亚半岛北段的峡口,希特勒才不得不同意撤退。

    在这次跨海撤退行动中,227484名德国和罗马尼亚士兵、72899匹军马、28486名俄籍辅助人员、21230辆各式机动车、27741辆马拉大车和1815门火炮悉数经刻赤海峡安全撤到刻赤半岛。此外他们搬走了几乎所有的物资,只给苏军留下他们也看不上的草料。

    无论克莱斯特在战术上取得什么样的成功,都无法掩盖一个尴尬的事实,德军正在一步步撤退。在成功实施塔曼半岛撤退后,希特勒把南方集团军群最右翼的第6集团军交给了克莱斯特,任务是与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一道,守住苏联南部现有占领区。

    克莱斯特跟曼施坦因虽然不和,但他们都认为德军根本守不住防线。克莱斯特建议a集团军群撤出克里米亚半岛,甚至应该撤到距离苏联边境不远的南布格河一线。同时他也赞同曼施坦因的主张,在东线组建一个统帅全局的指挥部,而不是各集团军群直接受统帅部指挥。

    随着分歧越来越大,希特勒和克莱斯特、曼施坦因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希特勒曾对他们二人有过如此评价:“我不信任克莱斯特和曼施坦因,他们很有才能,但不是纳粹党员。”

    1944年3月,苏德战场整个南部战线都已经面临崩溃的危险。苏军已经全面越过第聂伯河,曼施坦因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将这段时间形容为“清算日”——如果德军不果断后撤,他的南方集团军群和克莱斯特的a集团军群将被彻底清算。

    1944年3月26日,克莱斯特通知陆军总长蔡茨勒,他已经从曼施坦因手上接管了第8集团军,但他决定在当天下午下达向西撤退到德涅斯特河的命令。蔡茨勒要求他应该先向希特勒汇报,于是他告知蔡茨勒自己将在第二天亲自面见希特勒。

    随后他向第6和第8集团军下达了撤退命令。在动身赶往德军统帅部前,他对自己的参谋长无奈地说:“总要有人敢于冒一下掉脑袋的风险。”

    在既定事实面前,希特勒批准了第6和第8集团军后撤的命令,但他已经对曼施坦因和克莱斯特彻底失望。3月30日,希特勒召见了二人,授予他们骑士十字勋章双剑饰,随后他宣布将二人解职。希特勒告诉曼施坦因和克莱斯特,东线现在需要的是那种不惜让自己的部队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指挥官,而不是像他们这样的战术专家。

    接替克莱斯特职务的是二战末期崛起的新星舍尔纳,a集团军群也改称南乌克兰集团军群。舍尔纳的确像希特勒期望的那样每战必死守,可惜他晚节不保,在纳粹德国崩溃的前夕,竟丢下部队独自逃跑。

    1944年7月20日,希特勒遇刺。由于克莱斯特的两个亲属与此事有牵连,盖世太保将克莱斯特逮捕。希姆莱认为克莱斯特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刺杀事件,但他明知有人反对希特勒,却没有揭发检举。希特勒没有像对待隆美尔和维茨莱本那样处死克莱斯特,因为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处死一位德高望重的陆军元帅绝不会让德国民众信服,不久之后克莱斯特被释放回家。

    除了“七二零事件”后发生的那场波折外,被解职的克莱斯特在德国东北部的西里西亚家中度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当苏军逼近这里时,他和家人搬到了德国南部避难。1945年4月,克莱斯特被美军逮捕。1945年6月,盟军根据战俘交换协议将克莱斯特引渡到苏联。1946年,他又被移交给南斯拉夫政府,被判处15年监禁。

    1948年,克莱斯特再次被转交给苏联,他最终被判处终身监禁。

    苏联二次引渡克莱斯特是因为他在二战期间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浮出水面。早在1942年5月,克莱斯特在司令部接见了两个神秘客人——尼德迈尔和屈斯特林。两个人都曾在莫斯科任职,他们给克莱斯特提供了非常专业的建议,即“如何策反苏联国内少数族裔加入德国军队,反抗苏联的统治”。

    1942年9月,军人出身的屈斯特林以少将军衔出任a集团军群“高加索问题专员”,之后他的身份几次变更,但工作内容没有改变-鼓动格鲁吉亚人、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印古什人、奥塞梯人、卡尔梅克人、哈萨克斯坦人和土库曼斯坦人自愿参军。

    尼德迈尔按照种族将志愿人员编成战斗营。至战争结束前,共有超过80万人接受培训,他们后来全部被吸收进弗拉索夫领导的“俄罗斯人民解放军”。

    德国驻乌克兰总督科赫和负责东方劳工事务的绍克尔曾对克莱斯特纵容尼德迈尔和屈斯特林在占领区执行所谓“人性化”政策相当不满,更是对尼德迈尔提出的“反对纳粹将苏联境内非日耳曼人定义为劣等”言论表达了强烈不满。不过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曾对克莱斯特等人的工作表示赞赏。而希特勒在1943年2月晋升克莱斯特为元帅也与此事不无关系。

    克莱斯特看出了苏联的致命缺陷,斯大林则将他关进了监狱。1954年10月15日,克莱斯特在狱中因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病发去世。他的遗体被埋在了苏联一处不为人知的墓地中。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23_23764/1350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