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玉堂春暖 > 第114章 都是人心
    临川学院的学风跟梅岭学院完全不同,不光是姜老先生,学院里其他几个夫子都是极有实力的大儒。

    江秋雨和谢玉堂跟着江文绚参加了所有能参加的讲座和辩论,受益匪浅。

    便是回到船上,都忍不住那兴奋,晚上都坐在平台上一直畅谈。

    次日船队开拔不久便下起了小雨,几人都不减兴趣,让人拿了油布搭了个棚子,继续在平台上看着小雨,喝着清茶,谈论那些典故和策论。

    谢玉堂先是跟着听,后来见江文绚和江秋雨开始说起了什么官治,也就是怎么评定官员考核,这个他没有多大兴趣,便悄悄的挪到了李春风身边。

    见李春风绣的花样和以前不同,便悄声问:“春娘,你这个绣的是什么?”

    李春风低声道:“是绣屏,小绣屏,可以放在桌上当摆设的,我在绣庄里看见,说是京城那边特喜欢这种,卖得可贵了。”

    谢玉堂嗯了一声,又道:“我看这个很繁杂,绣起来很累吧?”

    李春风摇摇头,道:“还好,我跟你说啊,这一个绣屏,绣庄卖两贯一个,那这个绣面,我们卖给绣庄怎么都能得七八百文,这白绢的用量和一条帕子也差不多,我估摸着绣这个的时间,大约能绣五条帕子,五条帕子能卖到四百五十文,但是白绢的钱就要去掉一百多文,你算算,是不是绣这个赚得多?”

    谢玉堂点点头,道:“是要赚得多。”

    李春风又道:“我这几日,专门去看了淮安的铺子,这边和我们江南可是有好多不一样。”

    谢玉堂低声道:“是啊,是很多不一样的,我这几日跟着夫子一起在学院听讲学,就听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听到的事,夫子说,他也是大开眼界。”

    李春风看了江文绚和江秋雨一眼,低声道:“那你还不多去听听。”

    看江文绚和江秋雨讨论得这么激烈,嗯,就像江文绚说过的,这就是思想的碰撞,是最能激发新想法和破掉平常一些陈旧思想的时候。

    谢玉堂轻摇了下头,低声道:“夫子他们说的是吏治,这些我不大懂,也不大喜欢,春娘,我觉得吧,他们这种弯弯道道不好玩,还不如裴二哥说的那些来得爽快。”

    比如,小兵立军功最简单的方法,便是砍人头。

    杀敌多少,就能升官多少。

    哪有临川学院那些大儒说的那么复杂,连官场制衡,合纵连横都出来了。

    李春风轻笑了一声,道:“也不是这般说的,你看,那几日裴二爷同你讲的兵书,也并不是那么直来直去,只知道拿刀杀敌,其中谋略诡异之处,不亚于吏治,宋先生曾说过,这世上万物,但凡有人参与,便逃脱不过一个人心,官场制衡,合纵连横,讲究的是一个人心和人性,战场杀敌,排兵布阵,讲究的也是一个人心,要不,也不会有专门的一章来说攻心计。”

    宋先生还说,行商亦是如此,买卖货物都是跟人打交道,交易能否能成,还是在于人心。

    谢玉堂细细想了下,点头道:“春娘说的是!”

    便又悄悄的挪回江文绚和江秋雨身边,继续听他们讲去了。

    李春风看着他们三人轻轻的笑了一下,然后抬眼看向了两岸的春光。

    从淮安到京城,船行速度就快了些,只在一些比较大的城镇停上一晚,次日便又启程。

    三月底,船队在午后时分到了商丘。

    此处离京城不过一两日路程。

    船队停靠在码头上补给的时候,谢家的管事也从京城到了码头。

    谢清听完管事的汇报之后,便找到了江文绚。

    江文绚正准备带着一家人上岸去逛逛。

    这商丘虽比不得淮安扬州府那种大城,却也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名城,古迹甚多。

    正适合一边逛一边讲古。

    谢清便没有进舱房,直接在走廊里对江文绚拱拱手,然后道:“再有两日便到京城了,正好有个事跟夫子说下。”

    江文绚便示意柳娘先抱着小满,自己出了舱房,对谢清道:“东家请说。”

    谢清笑道:“是这样的,我管事刚来码头,京城谢府已经全部收拾好了,我在京城买的这个宅院比苏州城里的还大,后面还带着两个单独的偏院,我是想着,你们到京城也需要时间找地方住,不若,就先住在那偏院?”

    江文绚微怔了一下,下意识的转头看了也出了舱房的江秋雨一眼。

    这事,他其实和江秋雨讨论过。

    他们在京城举目无亲,而以谢清的性格,肯定会邀请他们住谢府。

    只,江秋雨和他自己,都觉得不大合适。

    见江秋雨微微摇头,江文绚转回头,对谢清笑道:“多谢谢老爷厚爱,只是,此次进京,再要住到贵府里,还是有些不便的。”

    谢清轻叹了口气,道:“我知晓夫子你们的顾虑,只是,哎,我也不瞒你们,自从颁布富户入京之令后,朝廷又颁布其他几项引人入京的政令,这段时间很多人到了京城,如今京城房价和租金都涨了,我那管事来说,说是就这段时间,便涨了两成,而且,合适的房子也不是那么好找。”

    江文绚眉头不觉微蹙。

    在临川学院的时候,他也听人说了一些,说如今朝廷颁布的几道政令,比如开放宵禁,去掉坊区不通,扶持商业,鼓励行商开店,引得不光是商户前往,很多在战乱中失去了田地的自由民也前往求生。

    京城的人口这两年增长很快。

    而人多,必然房价租金就贵。

    只是,就算如此,他们也不好借居在谢府府邸里。

    “谢老爷。”李春风从舱房出来,对谢清笑道:“我听师兄说,京城谢府旁边,老爷也建了一些简易小院,原是供刘叔他们这种住的,这种小院若是可以,能否租一个给我家住?”

    这事还是前几天谢玉堂跟她说的。

    谢清买京城那个宅子的时候谢玉堂也在,当时就去看过,那宅子位于京城新开发的地区,谢家买的那个宅院占地很大,在住院旁边还有很多空地,谢清准备拿一半跟院子里的后花园合并在一块,另外一半则是像京城里的大宅那样,在外面建一些小院,以供府里得脸的管事下人居住。

    就跟苏州城谢府外面的那四个院子一样。

    谢清想了一会,才明白这个师兄是说的谢玉堂,再又思忖了一下,笑道:“春娘所说这个可行,夫子,那些院子就跟苏州城的院子一样,是在谢府外面,都是独立的院子,虽然小,但是暂时住住是没问题的。”

    江文绚一听,便拱手一礼道:“如此,多谢谢老爷!”

    谢清连声道了客气,转身下去,找了谢玉堂,让谢玉堂带着管事先行骑马回去京城,将临街口的那个小院给打扫出来。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5_15221/3760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