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种田从成立教派开始 > 第240章 教众超五万
    为了给延寿教的银行撑场面,两城的巡检司在附近设了点,看看有什么不要命的毛贼盗匪敢捣乱。

    延寿教更是安排了一队护教者在附近巡逻,只要不是几十名亡命匪徒冲击,根本不会有问题。

    在周宇的决策下,延寿教迫不及待地将在延寿教所有驻扎的县里开起银行,慢慢推广寿字币。

    除了冕州之外,上万延寿教教徒的赐庆县也在其中。

    寿字币的顺利流通让周宇很高兴,在24世纪订了更多的“工艺品”。

    他低至004损耗优势在这个时候发挥得淋漓尽致。因为他带回来的“寿字币”表面上几乎看不到残缺,看过去每一枚都是完美的。

    换做其他的时间穿梭者,就算带金锭银锭都要按照自己损耗的大小增重,否则穿越被损耗吃掉重量之后就不够重了。

    金银尚且如此,何况硬币。他们就算带再精美的硬币过去,最后拿出来都是残次品一样的破损状态。

    因此周宇订硬币的时候,还有人建议他干脆自己带空白硬币和冲压机器过去造个模具自己冲压算了,总比造好之后拿过去被损耗啃得坑坑洼洼好看。

    当时周宇没回答,只是笑而不语。

    而且在寿字币的实际推广中,周宇也发现了有些面额的硬币不受欢迎,原因是黄铜硬币到达一枚100文已经是极限,500文还用黄铜来制作的话大家潜意识里会觉得这硬币的本身价值太低太“虚”了。

    所以周宇将500文面值的铜币改成了银铜合金的银币,并且进行了增重,让其重量刚好为5钱,也就是25克。

    白银1两价值1贯,5钱刚好500两,重量符合大家心理上就觉得舒服了。

    然后10贯、50贯、100贯的面值的硬币当然材料就都是金子了,不过还是有掺入其他金属,让其硬度更硬很难被刮下来金粉。

    最重的面值100贯金币达到了200克重,而且花纹繁复美丽,细节上的讲究有许多,就算有人仿造,也很容易露马脚。

    这属于超级老师傅几年苦心都没办法手工雕出模板的程度。

    根本不怕仿造。

    因此随着延寿教的银行变得更多,大家可以更轻松找到延寿教银行换钱以后,下一步延寿教将会对冕州和赐庆县的县内采购也开始用寿字币支付。

    当然,一开始只是建议,等到大多数人适应了,就会变成强制,强迫所有人都适应。

    周宇又送了两次小麦回去,都是576吨。

    这次因为小麦质量的达标率不一样,以及小麦价格的波动,虽然还是和上次一样的重量,得到的钱分别是167万9千银通和167万1千银通。

    然后这些他赚的钱被学校划走偿还他们的“养育之恩”,剩下的钱周宇依旧买了2吨改良苜蓿草的母种,继续在延寿教的田地种了40顷。

    口袋空空,但是学校的债已经还453万5,还了快一半了。

    周宇看着又变得欣欣向荣的延寿教田地,和狂飙突进般建设的赐庆县,觉得还是别急着往主时间送粮了,一个月送一次就行,稍微稳一稳。

    之前余吨小麦确实是可以让10万人吃一年的程度,但教内有些田是要给朝廷缴田赋的,而且所谓的吃一年也是不饿肚子正常吃而已。

    像教兵那样是必须训练和吃饱饭的,以及其他一些一日三餐的人员,粮食消耗肯定比实际情况要多。

    同时冕州的居民也正在吃延寿教粮店里的粮。周宇更要稍微注意一下万一中原粮仓和自己突然闹翻了,大家不合作,不卖给自己粮食的情况。

    延寿教的教众数量在拿下赐庆县之后超过5万,而且还在继续增加。随着往欣州和韦州的渗透,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突破6万。

    北面的安江道如果再下下雨,让灾民们看到干旱真的过去了,说不定就有人想要回家乡了。

    到那个时候教众的离开也意味着延寿教不得不也跟着教众的步伐往北发展,到时候运粮过去都要消耗不少。

    因此延寿教的粮食安全需要看看风向,所以囤下来的粮食要有计划使用,增加抗风险能力。

    还好延寿教之前跟地主们佃种田地说好了只要付钱就行。

    何一民、贺麓珅、王天成、杜新荣、广高明这五位曲阳县最先与延寿教签佃租契约的地主,现在平日里连求见教主一面都难。

    没办法,大家地位差距拉得太大了。

    因此他们之前想要勾结粮商压低粮价,逼延寿教廉价卖粮把钱给他们,让他们大赚的计划随着延寿教展现出的财大气粗而早早破灭了。

    延寿教连银行都开出来了,他们除了拿好之前契约里承诺的银子,然后恭恭敬敬地谢谢延寿教之外,就没别的想法了。

    现在他们村子里的村民加入延寿教的越来越多,这一次秋收之后竟然真的有村民拿着刚收的10石粮入了延寿教。

    地主们想不通,穷人也就算了,空着肚子什么财产都没有,进延寿教里一天两顿当然好。

    可他们不是有田有粮吗?为什么还要交粮加入延寿教,甚至把田都献给延寿教了。

    延寿教类宗教低保的属性在这次秋收之后默默发力着,地主们当然感受不到“还粮与天”仪式的影响力在九阳县和曲阳县有多大。

    这两个延寿教深耕的县,本地人之中延寿教教徒的比例已经有三成往上了,就冲着类宗教属性,周宇这个领袖展现出的不论是现实还是精神方面的能力和影响力,都让他们膜拜、崇拜。

    交粮投入延寿教的怀抱并不是什么不好理解的事情。

    而且收获完手里有粮了之后,许多人就会愿意为5年、10年、20年以后的事进行一次长期投资。

    只能说延寿教的免费两餐实在太有吸引力,就算今后老得走不动,也有一餐可以养活的最低生活保障太吸引人。

    愿意投资的村民还看得到,把田献给延寿教并不是被拿走田,而是大家一起在他们的田上耕种。

    献出了生产资料的他们将会在他们献出的田产收成中获得两成粮食收入,同时由延寿教支付官府的一切税赋。

    这是一种保障和依靠,有了延寿教做后盾,他们不用害怕被官府不知道什么时候又随意加的税和摊派逼到必须卖田,然后破产什么都得不到。

    那还不如现在就投靠延寿教算了。

    这种事一直都在发生,只不过过去自耕农大多是把田献给高官权贵,好让他们不被官吏盘剥至死。

    延寿教比那些实际也是地主阶级的高官好在延寿教除了给他们保护,还给他们各种保障、托底。

    所以地主们没有站在农民们的角度看的话,根本无法理解他们宁愿交10石粮也要入延寿教的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4_14559/3626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