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1981开局救了邻村姐妹花 > 第302章 【操作系统的出路和芯片】
    上辈子,他记得国内在这方面走了一个大大的弯路,直到89年,经专家探讨,才制了unix技术路线。

    并在“八五”攻关计划正式立项。

    中软在那年购买unix 一个经典版本的内核源码,做了汉化,开发了中国第一款通用操作系统six10。

    但这时候已经晚了,没有生态和配套,体验也差,根本无法和dows竞争。

    然后猛打方向盘,在根基不稳的情况下,舍弃unix,全面转向lux。

    再然后各种基于lux的操作系统走马观花出现,就没有个能打的,就是一直被dows吊打。

    其实,本来国内有两次机会可以在操作系统上站住脚的。

    一次就是现在,另一次就是lux出现的时候,统一操作系统,做好做大做全生态。

    现在彭万华看到了这个机会。

    倪洸南虽然没有他这么超前的眼光,但从技术角度和国内现状来看,unix的潜力远大于dos。

    可惜这点上面看不到,毕竟不是谁都能看见技术的前景。

    不得不说,有时候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专业的干实事的人手中。

    而那些所谓专家,很多时候说的话都是为了其既得利益或者门第之见。

    “我打算和科学院上面打申请,重新立项unix路线,要是行不通的话,我们要不就自己把队伍拉起来干吧。”

    倪洸南向来是以实干为主。

    千载难逢的时机就在眼前,他要人有人,要钱有钱。

    不可能因为被有些人否了就放弃了这个路线。

    总之,就是一个字——干!

    “我同意,有什么需要我配合的我将尽我所能。”

    李维即便在这方面技术差一点,但是他明白一个道理。

    他不懂,他会听懂的人的意见。

    最主要的是这意见还是彭万华提的,他无脑相信。

    彭万华点点头,“行吧,缺钱就说,缺人就挖,我全力支持。”

    “那——要是我们自己干,后面这笔钱还给不给了?”李维表示疑问。

    毕竟事都自己干了,还出钱给原来的操作系统团队,岂不是当冤大头?

    彭万华和倪洸南对视一眼。

    最终还是彭万华开口道:“继续给吧,就当交个朋友了。

    后面说不定有用到他们的地方,到时候也好开口。”

    李维顿时竖起大拇指:“哥,你的格局是这个,我比不了!”

    要搁他,提的意见被否了,早就撤资了。

    一点好处捞不着,还给几百万?

    还不如留着打水漂,起码还能听个响。

    彭万华摆摆手,笑道:“其实对我来说,这点小钱不值一提。

    后面真要基于unix的操作系统做出来,肯定还需要用到对方的关系推广推广。

    哪怕做不出来,就当结份友情了。

    都是科研系统里的同行,不适合闹得太僵。”

    倪洸南颇为赞同地点点头,“万华的格局向来令我钦佩!”

    要是以前,他肯定是和李维一样的想法。

    但随着科研事业越来越大,视野越来越开阔,他现在不再以硬刚或者怼怼怼的方式去面对意见不和的人。

    总而言之,格局变大了。

    “格局,学到了,我又学到了。”

    李维赶紧拿出一个小本本,总结一下,记了下来。

    倪洸南继续道:“除了操作系统,芯片也是一大难点。

    今年因为拨改贷的原因,很多半导体项目无奈停止。

    幸好有你之前的投资,否则我们参与光刻机项目恐怕也得停了。

    但时不我待啊,像国外三微米制程的8088处理器,我们保守还需要三、四年才能赶上。

    这是个全产业型系统性的工程。

    不像操作系统我们自己开发别人做生态,芯片的基础是eda和光刻机以及海量的配套。

    要是没有这个产业领域上层和科学院支持,肯定是做不来的。

    就算是做出来也是用不了的摆饰。

    现在这两个工程进度还是一摊死水,需要更强力的推动、更明确的方向和指引才行啊。”

    身为一个资深电子信息领域的专家,倪洸南对这个看得很清楚。

    光eda起码需要机关研发部门和生产厂互相支持。

    光刻机就更不用说了。

    看看后世asl,那是几乎整个西方的势力在支持。

    包括西方大资本集团以及三星、台积电、英特尔等芯片领域龙头。

    又当爹又当妈,又当股东又当客户,才养起了一个asl。

    如果国内没有强力的产业支持,没有懂行人清晰的规划,就算是砸再多钱,兑再多的人,也不可能把高端芯片造出来。

    想到这, 彭万华就有点头疼。

    倪洸南提的问题的确很关键,但这可不是他一个大学生能搞定的事啊。

    尤其是他虽然给了钱,但顶多算是建立了名义上的关系,他基本上游离在这两个科研团队之外。

    倪洸南虽然在参与,但人微言轻。

    还有京大电子系的徐主任也在参与,但只参与了eda团队,而且还同样做不了主。

    真正想进一步推进起来,还得找科学院的刘领导。

    但刘领导一是有各种事,不可能就为了这两件事耗费全部精力;

    二是这两项工程牵扯太多,他也不能一个人就能做决策,顶多只能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念及此,彭万华的思路逐渐清晰。

    搞不定就加入!

    想在这两项工程上起到更大的作用,还得加入科学院才行。

    之前,他还在思考,毕业了去哪个单位。

    现在看来,他觉得是时候做出决定了。

    “这个事情,后面我会去找刘领导沟通。”

    彭万华知道倪老师搞科研攻关行,但搞关系还得靠他自己出马。

    至于李维,即便是明面上的总经理,但这等关键的事,也只有彭万华明白里面的利害关系。

    如何布局,利用大势,顺势而为。

    才是彭万华接下来说动刘领导的关键。

    “行,我相信如果有一个人能将这些做好,那么这个人一定会是你。”

    倪洸南朝他道,眼镜里折射出一道充满信心的光芒。

    彭万华摆摆手。

    “你别忙着谦虚,我以前从来不相信一个人目光能如此远大,布局如此深远。

    不仅如此,还善于利用大势撬动如此巨大的能量,简直令我叹为观止。

    自从见了你的操作之后,我才发现我以前的行为实在是不够格局。

    如果你做不好,那恐怕就没人可以实现这两个伟大的工程。”

    倪洸南虽然没有看到华光和万维背后的大股东姓名。

    但他不是傻子,从李维的尊敬的神色和行为来看,这里面肯定和彭万华脱不了干系。

    他是一个纯粹的怀有技术报国之心的人,对于资本的操作他不懂。

    对于彭万华的心思他也没有完全弄懂,但是他明白两个核心。

    一是彭万华同样怀着拳拳报国之心。

    二是光有技术是做不到这般成就的,还得有大资本、大眼界、大格局才能把这摊子撑起来。

    有这两点,就够了。

    足够他愿意拿出百分之二百的干劲和努力,辅助其实现这伟大的目标。

    最关键的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是如此耀眼璀璨,令他深深叹服。

    这对影响其他人推进这事,肯定具有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2_12055/750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