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二月,北方已经是银装素裹,寒风刺骨。

    但扬州却依旧是青山隐隐水迢迢,人间好时节。

    十二月初。

    正是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但九江郡的赵云大帐中,却是正热闹。

    赵云目带笑意,看着风尘仆仆的张与,温声开着玩笑:

    “一别十月,子和还是这么喜欢走夜路!”

    不管是在长安偷入王允司徒府,再或者太原夜入刘备卧房,张与都挑晚上。

    没想到今日在战场上,他还是得半夜被弄醒。

    荀攸也无奈地看着张与,和他身侧年方十一的诸葛亮,不明所以中带着些谴责:

    “子和啊,你怎么带着孩子还走夜路?”

    闻言,张与嘿嘿一笑,丝毫没有扰人清梦的愧疚感。

    倒是张飞开口解释:

    “这是琅琊诸葛亮,子和看好的文若接班人!

    特意带在身边学军事兵法,谋略政治……反正就是什么都学,子和倾囊相授!”

    听到这话,荀攸震惊的看着诸葛亮:

    叔叔可是有着王佐之才的美誉,这孩子竟然是叔叔的接班人?!

    赵云也是一惊,看着跟刘协差不多大小的诸葛亮,复杂的目光中带着些关心之色:

    这才多大,就直接上战场了?

    见两人都愣在原地,张与将身侧的马超和诸葛亮往前推了推:

    “这是马超,年方十六,西凉骁将马腾将军长子,擅枪擅射!

    半月前,马超于汝阳担任翼德帐下先锋时,亲手杀了袁术,又在乱军中斩杀、射杀敌将两名,活捉张闿!

    来日他长成,又是我大汉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材!”

    荀攸和赵云不像关羽,要掌控着整个南方的战局,他们只是负责扬州战事。

    因此,汝南的军报并不会直接送到他们这里来。

    消化完张与的话,素来沉稳的赵云双目微睁。

    年龄、武艺、功绩……

    这三样单拎出来,或许还不是天下独步,但叠加在一起,就格外令人震惊。

    尤其是赵云自己也是武将,就更明白马超这战功的分量了!

    赵云和荀攸对视一眼,两人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喜。

    随即,两人期待的目光落到了诸葛亮身上。

    张与也不卖关子,直接说出了对诸葛亮的期待:

    “诸葛亮,与陛下同岁,天资聪颖,已经在代替我处理部分军事政务。

    幼龙尚在积蕴实力,待来日长成,定超管仲乐毅,乃圣臣之流。

    若他能辅佐明君,大汉定然再兴!”

    话落,大帐中一片寂静。

    如果说张与评价马超,给荀攸等人带来的是震惊。

    那对诸葛亮的评价,则令人震撼。

    《荀子》臣道有载:

    ……齐之管仲,晋之咎犯,楚之孙叔敖,可谓功臣矣。

    殷之伊尹,周之太公,可谓圣臣矣。

    张与一番话,直接把诸葛亮推到了人臣的最高位-圣臣。

    众人面面相觑,均是目露惊讶不已。

    最后还是小诸葛亮最先反应过来。

    只见他尚且稚嫩的面容上一派严肃,对着张与深深一作揖,认真道:

    “亮承先生教诲之恩,维护之情,必不负先生所愿,此一生,必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见状,张与伸手拉起诸葛亮,叮嘱道:

    “善待己身,方能报效家国!”

    “亮谨记于心!”小诸葛亮乖巧点头。

    荀攸也不由得赞许点头,看着马超和诸葛亮,感慨道:

    “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随即,他似乎想起什么,笑着开口:

    “子和日前还说看上了孙策和周瑜,想来也是在为以后做准备了!”

    提到孙策周瑜,张与也正色起来,提到了正事:

    “不错!

    但想要这两人,还是得先把他们打服气了。

    如今庐江是什么局势?公达,连佑维都去了历阳,可你还与子龙一在合肥、一在其河对岸,似是战事不顺?”

    扬州在长江以北有两个郡。

    一个是以合肥为治所的九江郡,另一个就是庐江郡了。

    但张与收拾袁术之前,荀攸他们就已经打下了九江郡,还出手收了庐江北的四五座城邑。

    即便张绣碍于孙坚,不得不带兵前往历阳防范偷袭,荀攸和赵云也不该至今连大营都没能扎在庐江。

    这其中定有缘由。

    话落,荀攸目露凝重,皱眉道:

    “自从我们战事胜利,逼得孙策退回舒县以后,局面就僵持住了。

    虽说关将军水师初成,也于月前到了九江郡参战,但毕竟训练时间尚短。

    且我们的水师大多为徐州人士,与自小就在江河湖海中长大的扬州士卒,尚有些距离。

    孙策手下士卒,上船水战,下船陆战,不在话下,我们的水师只能勉强防守。

    且佑维一走,此处只余子龙一员大将,而孙策麾下尚有黄盖、韩当。

    若非先前的水战中,子龙以一敌三,硬拖住敌将,只怕大军早已败出合肥!”

    其实主要问题,还是在于水师不够厉害,无法正面对付孙策水军。

    九江、庐江之地,水路密集,河道宽广,若是陆战,根本没法打。

    难道大军出兵,走十几里就渡河,然后再走十几里再渡河?

    不说每次要找桥梁,得绕多远,单说敌军能半渡而击的机会,就太多了!

    何况,就算是双方在陆地上正面开战了。

    说不好听的,如果对方打不过,直接跳船离开,他们水军不强,怎么追击?

    张与想了一圈,发现还真是绕不开水战。

    “得想办法训练水军,不然就算我们取下庐江,孙坚也能凭着长江天险,跟我们死耗下去!”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1_11955/3805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