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穿成冒牌县令之后 > 第24章 024 给县太爷来个下马威
    不行, 怎么能只有他一个人心疼呢

    陈云州放下筷子,示意柯九“把饭菜都打包,再给我弄一坛酒来, 我今晚要跟郑大人喝个痛快”

    柯九连忙找出食盒, 将饭菜放了进去,一手拎着食盒, 一手抱着酒坛子,跟在陈云州身后去了郑家。

    郑深家位于县衙西侧几百米远的一处小巷子里。

    他家不大,就是一进的院子, 里面住了他和孔泗二人, 冷冷清清的。

    孔泗打开门看到是陈云州有些意外“小人见过陈大人, 陈大人里面请”

    陈云州大剌剌走进去,发现院子西北的角落里种着一棵不知道多少年的老银杏,树下摆放着一张石桌和四个石凳。

    陈云州往那凳子上一坐, 示意柯九将饭菜摆上,然后对孔泗说“你家老爷呢今晚我来找他喝酒,不醉不归”

    孔泗搞不明白他这闹的是哪一出,陪笑道“陈大人稍等, 老爷在书房,小的这就去请他。”

    陈云州点头。

    等他走后, 陈云州也将柯九一块儿赶走了“时候不早了, 你也回去吧。”

    柯九有些不放心, 他知道陈云州今天心情不大好,可他又不敢违背陈云州的命令, 只得忧心忡忡地离开。

    柯九走后,陈云州拿起酒杯,给自己倒了一杯酒, 浅尝了一口,味道还是说不上来。

    什么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古人都是大骗子。

    郑深过来就看到陈云州抿着酒撇嘴。

    他笑坐到对面,又让柯九在桌上安置了一根烛台。

    “陈大人要找我喝酒,怎不早说”郑深看着桌上的菜,挥手让孔泗去再做两道。

    陈云州放下酒杯,制止了他“够了。大人,你尝尝这道炒红薯叶好不好吃。”

    郑深低头看了一眼已经凉掉的红薯叶,拿起筷子夹了放在嘴里尝了一口“还不错,比很多野菜好吃多了。陈大人说得没错,红薯叶确实是道不错的菜。”

    陈云州重重点头“确实不错,郑大人知道你刚才吃的那一口栽种下去能长出多少个红薯吗至少也有两三个,多则七八个不等。”

    郑深怔住了,这才恍然明白陈云州是来兴师问罪的。

    不过不用陈云州问罪,他心里也心疼了起来。要长这么多红薯,得够个五口之家省着点吃一天了,可今天这片红薯叶子却只够他塞牙缝。

    也就是说,他们这一顿吃去了未来几百斤红薯。

    痛心

    郑深虽然很肉痛,可到底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他举起酒杯“下官的错,下官自罚三杯。”

    “郑老头,你别想一个人将我的好酒喝光了。”陈云州拿起酒坛子给自己也倒了一杯。

    郑深愣了片刻,赶紧附和“是,这倒是老头子的不是了,咱们今晚喝个痛快。”

    两人你一杯我一杯,一边说着不着五六的话,一边喝酒,桌上的菜倒是没动多少。

    及至夜深,一坛酒已经被两人喝光了。

    陈云州犹不满意“哎,这酒跟水一样,都没什么酒味。难怪武松能十八碗不过岗,这种清汤寡水的酒我也行。郑大人,你家有酒吗咱们继续喝。”

    郑深咳了一声,示意孔泗“去把我珍藏的那坛梅子酒拿过来。”

    孔泗有些犹豫,低声说“老爷,您今晚已经喝了不少了,再喝下去身体吃不消。”

    郑深摆手“无妨,偶尔一次,要喝就得尽兴。”

    孔泗拗不过他,只得忧心忡忡地去把酒坛子抱了出来。

    又是小半坛子酒下去,陈云州终于撑不住,喝高了,趴在桌上。

    郑深的状态要好很多。

    孔泗担忧地看着他“老爷,您没事吧”

    郑深扶着桌子站了起来“无妨,这酒大多都是陈大人喝的,我喝得少。夜已深,今晚就让陈大人歇在东厢房吧,你把他背进去。”

    孔泗蹲下身,郑深帮忙,两人合力将陈云州背进了客房。

    期间门陈云州睁开眼愣愣地看了两人一下,随即又放心地闭上了眼睛。

    等将他安置好,已是一刻钟后的事了,孔泗累出了一身的汗,嘟囔道“真没想到这陈大人还是个酒鬼。”

    郑深弯腰替陈云州盖上被子,轻叹道“他哪是好酒这一口啊。每次喝酒时,眉头都皱得紧巴巴的,他这是心里难受。”

    孔泗愕然,实在不明白“既是觉得难喝,那为何还要喝,这不是更难受”

    郑深笑笑没多说,背着手缓步走出客房,站在门口仰望着天空中皎洁的明月,许久感叹了一口“若人世间门都若这月光般洁白无瑕该多好。”

    孔泗听不懂,愣了会儿提醒“大人,已经很晚了,外头冷,您该回去休息了。”

    郑深收回目光,往自己房间门里走去,并提醒孔泗“晚上注意点陈大人那边。”

    “小的明白。”孔泗将郑深送回了屋。

    次日清晨,陈云州从陌生的床上醒来,睁开眼看着米白的老式蚊帐愣愣出神,有那么一瞬,他以为自己又穿越了。

    不过当他看到摆放在床头干净的衣服时,昨晚的记忆回笼了,原来这是郑深家啊。

    郑老头人还怪好呢,不但收留了他一夜,还给他准备了干净的衣服。

    他昨晚没吐郑老头一身吧

    陈云州坐起来,翕了翕鼻子,嗅了嗅,身上的酒味很淡,应该没有失仪。可能是这酒度数太低的缘故,他精神极好,头也不痛,完全没有现代宿醉醒来那种头痛欲裂的感觉。

    陈云州打了个哈欠。

    就在这时,门开了,孔泗端着一个盘子进来“陈大人,您醒了,这解酒的蜂蜜水,您喝一点会舒服很多。”

    “好,放下吧。”陈云州点头。

    孔泗将碗放下退了出去,屋里又只剩陈云州一个人了。

    陈云州并没有第一时间门起床。

    昨晚折腾了郑老头一晚上,那股心疼劲已经过去了。

    不就一盘红薯叶吗他换就是,上次在庆川给杨柏川兑了五斤红薯,他还剩好几千拥护值呢,留着又不能生儿子,涨利息,都花了吧。

    陈云州打开了系统,一下子被里面的拥护值给惊到了,一万四千五百拥护值,比他上次看的多了近一万点。

    陈云州瞬间门满血复活,什么叫千金散去还复来这就是了。

    这么多拥护值兑换什么好呢

    全兑换红薯好像有点可惜了。系统的红薯死贵死贵的,等他种下之后,剪一根藤就能种出好几颗红薯,犯不着去换抠门系统的。

    要么兑换点玉米种子煮玉米棒子,烤玉米,玉米排骨汤,玉米粥都挺好吃的。

    心动归心动,可陈云州的眼珠子最后还是落到了“抽奖”两个字上。

    他屏住了呼吸,呼唤小助手我要抽奖。

    小助手立马钻了出来好嘞,抽奖成功,奖励已经发放至宿主手中。

    陈云州低头就看到手上有一张纸,上面写着五个字“玻璃烧制法”,下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字。

    一万拥护值就换这个

    陈云州感觉自己就是个冤大头,古人又不是不会制造玻璃,像欧洲那些几百年前的教堂,不少窗户上都镶嵌着大块大块的玻璃,就连华夏出土的文物中也有玻璃制品。

    不过换都换了,这么贵总不能丢了。

    陈云州低头研究起这张玻璃制造的说明。

    很快他就明白了这张纸的价值。因为种种原因古代华夏的玻璃都是不透明的,实用性差,仅限少部分贵族使用,还多是做装饰或是珍奇把玩,没什么实用价值。

    而这张纸讲的是透明玻璃的制造方法。

    透明玻璃的价值不可估量,绝不仅仅只是玻璃窗挡风透明,光线好那么简单。透明玻璃能制造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等等,这些都是现代科学的基础工具,实验室里的各种科研用具也都少不了玻璃。

    欧洲文艺复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跟玻璃分不开,正是有了玻璃制造的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物品,放大了人类的视觉,让人类能够观察、进入到更微观、更遥远的世界,从而让细菌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病理学等学科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笛卡尔、牛顿等中世纪科学家都是自己动手做透镜的磨镜大师。

    如果说这些离普通人的生活太遥远的话,玻璃还有个作用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那就是制造镜子。

    古人用的都是铜镜。

    铜可是能用来铸造钱币的,可想而知那么大一面铜镜有多昂贵,别说普通人家了,就是小地主家的女儿也用不起

    贵就算了,铜镜的清晰度也不行,只能照出个大概,但玻璃镜子就不一样了,巴掌大的一小块就能解决古代女性照镜子难的问题,而且清晰度极高,将脸上的毛孔都能照得清晰可见。

    陈云州记得自己上学那会儿,不少女生都随身携带着一面小镜子,巴掌大,一般是圆形,镶嵌在木制或是金属、塑料的盒子中,精美小巧易携带。

    哪个姑娘不爱美,这可是个巨大的商机。

    他们衙门不是穷得叮当响吗这不机会就来了,只要做出透明的镜子,就不愁没市场。等挣了钱,他还可以制造许多放大镜、望远镜拿出去卖,眼睛不好使的人这下有福音了。

    还有那些科学爱好者,也可用放大镜、望远镜好好钻研钻研,说不定他们能早点发现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的,从而提前开启这个时代的工业革命。

    不过用玻璃制造镜子,陈云州也不会。

    他询问小助手。

    小助手高冷地表示一万拥护值。

    陈云州无语了小助手,你个周扒皮,开价也太狠了吧。

    小助手宿主,知识是无价的。

    陈云州一想也是,从玻璃到镜子,这中间门有无数的能工巧匠不断试错,改良,,耗费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门才制造出了玻璃镜子。而他现在只需一万拥护值就能少走几十年的弯路,这么看,这个拥护值也花得值。

    陈云州小心翼翼将纸折叠起来,放在口袋里,穿上衣服,美滋滋地推开门。

    院子里,郑深正弯腰蹲在墙角给花花草草浇水,闻声回头,见陈云州春风满面地出来,随即放下了水桶和木瓢,笑着说“今日沐休,陈大人怎么不多歇会儿”

    陈云州笑道“已经休息好了,昨晚叨扰了郑大人,实在是惭愧,请郑大人见谅。”

    郑深好脾气“些许小事,何足挂齿。孔泗准备了一些清粥小菜,陈大人若不嫌弃就留在寒舍用了膳再走。”

    陈云州谢过郑深,洗漱后,跟郑深一道坐到了桌子旁。

    郑深还真不是客气的说辞,桌上两碗青菜粥,配了一碟咸菜,两只咸鸭蛋,还有一碟腌的萝卜,其他就没了。

    确实是粗茶淡饭,不过孔泗手艺不错,陈云州吃得很开心。

    吃过饭,阳光正好,春暖花开,郑深邀请陈云州去踏青,同时也可了解庐阳本地的风土人情,百姓生活。

    陈云州欣然同意。

    刘春驾车,柯九、孔泗随行。

    马车很快驶出城,道路两边都长满了绿油油的野草,鲜花点缀其中,宛如一张碧绿的毛毯,田地里不少农民正在翻地,很是热闹。

    到了乡下,遇到路窄或是上坡、坑洞的地方,马车就没法通行了。

    于是陈云州和郑深下了马车,让刘春在马车上等着,他们步行去村子里走走。

    看到是异乡人,很多百姓都露出警惕的目光,也有扎着羊角辫的小孩子好奇地打量着他们。郑深蹲下身,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糖,分给了这几个小孩。

    小孩得了糖,那嘴也跟抹了蜜一样“伯伯、伯伯”的叫个不停,问郑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郑深都一一回答。

    陈云州有些意外,他只知道郑深脾气好,但没想到这人对孩子也这么有耐心。

    揉了揉小孩的头,郑深站起身,指着村子给陈云州介绍“这是咱们县比较大的一个村子,叫南平庄,有两千多人,算是咱们庐阳本地比较富裕的村子。”

    话音刚落,前方就传来哇哇哇的哭泣声。

    陈云州和郑深好奇地走近,发现好些人围拢在那。人群中央是一个用花布包着头发、嘴唇很薄,看起来精明干练的妇人,她面前站了二三十个孩子,年龄在六七岁到十来岁不等,大部分是女孩子,只有几个男孩。

    嚎啕大哭的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

    她长得非常可爱,小脸圆鼓鼓的,两只眼睛透明清澈,像是被水浸润过的黑葡萄。

    小姑娘哇哇大哭,旁边一个浑身打满补丁的消瘦妇人抱着她失声痛哭,一边哭一边轻轻拍她的背“小草以后要乖乖的,听话啊,娘娘以后会去看你的。”

    陈云州蹙眉“他们这是在做什么”

    郑深看出了门道“应该是人牙子来买孩子。”

    买孩子

    陈云州心理极度不适,这搁他上辈子看到,高低要拨个110,但在古代这是合法的。

    而且有时候也是没办法,看那妇人瘦骨嶙峋、满身补丁的样子,这孩子跟着她搞不好也得饿死,被卖给大户人家为奴可能还有一条活路。

    那小女孩死死抱着妇人的脖子不肯松手“娘,娘,别卖了小草好不好小草可以少吃点的,小草以后一天就吃一顿,就吃一顿”

    妇人显然也舍不得女儿,回头看丈夫。

    又黑又矮的青年男人抹了抹眼睛,拉起妇人“别说傻话了,不卖了小草,我们连种子都没有,地都没法种,吃什么全家都等着饿死吗”

    妇人攥着丈夫的手“咱们找冉老爷借,找他借,现在春天了,山上很多野菜,挖回来煮成糊糊也饿不死。”

    丈夫甩开女人“你个疯婆娘,那冉那钱也是能借的,你不想活了”

    陈云州很好奇,问旁边一名老者“冉老爷的钱为何借不得”

    老者看陈云州二人虽穿得不是多华丽,但衣服整洁没有一丝褶皱,也没打补丁,身边还跟着两名随从,气质也不俗,一瞧就是有些身份的人,便低声说“借那冉老爷的钱,每个月十分利,利滚利,若不是被逼得要饿死了,谁都不会轻易去借他的钱。”

    月利十分,还是复利,陈云州在心里粗略算了一下,那一年下来,利息高达百分之两百多,借一百块,一年后就得还三百多,现代高利贷看了都要落泪。

    狠,太狠了。

    难怪那男人宁可卖女儿也不敢借,这一旦借了那就是个无底洞,根本还不清。除非哪天他走大运得了一笔横财,不然全家都要搭进去。

    陈云州诧异地问郑深“官府就不管吗”

    郑深非常意外陈云州怎么连这种常识都不知道。有时候他总觉得陈云州身上有一种与他们这些人格格不入的气质。

    “官府怎么管这是双方自愿的事。若是官府限制,这些有钱人不愿借钱,那百姓怎么办活活饿死吗”郑深看着陈云州那副难以置信地样子,叹道,“这冉老爷的利息虽高,但也不是最高的,还有年息百分之几百的,这些富人的借贷利息都不低。”

    老者苦笑着说“这位先生说得是,隔壁庄子的陈老爷收取百分之三百的利息,不到一年也按一年计算。若不是穷得实在没法子,谁会去借他们的钱,那可是要活活被扒下一层皮的。可现在春耕在即,若没种子一年都没收成,实在没法子的还是只能借。”

    陈云州

    这简直是丢他们陈家的脸。

    一个二个太无法无天了。

    见陈云州脸色难看,郑深跟他解释“往年举债春耕的没这么多。这不是去年干旱,地里的庄稼收获很少,家家户户都没什么余粮,也没能存下种子。”

    陈云州把郑深拉到一边说“郑大人,咱们官府借种子给百姓如何”

    要搁以前,陈云州也没办法,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但东风寨不是给他们回了一波血吗

    拉回来的粮食、银钱不少,完全能办成这事。

    这样一来,不但能让“冉老爷”这等周扒皮的高利贷生意做不下去,让百姓用少量的代价获得种子,而且还可以获取大量的拥护值。

    陈云州正在愁怎么能够快速获得大量拥护值呢,这机会就来了。

    他有预感,这个政策一出,他的玻璃制镜子的方法妥妥的稳了。

    郑深想起衙门的那些收获,笑着说“这些都是陈大人弄回来,陈大人愿意,我没意见。”

    这种剿匪所获,都归衙门所有,通常都是留一部分做衙门的开支,剩下的大家分了,陈云州作为县令,这些银钱粮食又都是他弄回来的,按照惯例他要分大头。

    得了郑深同意,陈云州走入人群,直接跳到那人牙子旁边的桌子上,拍手道“大家听我一言。”

    “这谁啊”人群骚动起来。

    “不认识,好俊的哥儿,也不知道说亲了没有。”

    “行了吧,瞧人家那穿着打扮气度,也不是咱乡下人能攀得起的。”

    柯九听到这些村民越说越离谱,赶紧拨开人群,站到陈云州旁边,拔出了别在腰间门的大刀挥了挥,人群立马安静下来,就连那人牙子也赶紧后退几步,害怕地看着柯九“这位小哥,你这是做什么老婆子我做的这买卖都是大家你情我愿,这可怪不得我啊。”

    柯九厉声喝斥“闭嘴,这是我们县衙的大老爷。现在大老爷有话要说,大家安静点。”

    不少人听到这话都吓了一跳,赶紧跪下“见过大老爷。”

    陈云州抬手“大家都起来。今天我在这里宣布一件事,经过我和县丞郑大人的商议,衙门会筹措资金,为百姓种子,秋收之后借贷的百姓连本带息偿还。利息定在百分之二十以内,具体的通知,大家等衙门的告示。”

    这个消息顿时在人群中引起了轰动。

    不少百姓难以置信地问道“大老爷,真的吗咱们都能借吗”

    百分之二十,对比周遭动辄年息百分之几百,那简直就跟不要利息没多大差别了,这让百姓们如何能不激动。

    要是能借到这样便宜的种子,他们又怎么会卖儿卖女呢

    陈云州微笑着说“当然是真的,详细的规定三日后出,大家到时候去城门口看告示即可。也请大家相互转告,通知其余村子。”

    要干就干大的。

    这事牵扯的怎么也有几万,甚至是十几万人。

    这里面但凡有一半的人给他拥护值,他还至于兑换个红薯都扣扣嗖嗖的吗

    再次从陈云州口中得到了确认的答案,这些百姓不约而同地跪下磕头“谢谢青天大老爷,谢谢青天大老爷”

    这里面有七八十岁的耄耋老人,也有三岁稚子,一个个都心怀感激,虔诚至极。

    搞得陈云州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他挥了挥手,从桌子上跳下来,在村民们满是感激和不舍的眼神中赶紧开溜了。

    直到出了村,那些依依相送的百姓才停了下来。

    郑深看着陈云州松了口气的模样,好笑“大人连那凶狠的土匪都不惧,又何惧这些百姓。”

    “也不是惧。”陈云州摆手,不知道该怎么说。生在现代的人,真的很不习惯这种动不动就下跪的大阵仗,这些百姓实在是太热情了。

    因为出了这档子事,急着回去盘点县衙的库存,陈云州也没功夫逛了,对郑深说“郑大人,咱们现在就回去吧。”

    郑深也没意见,两人回到县衙,拿出入库的清单盘点了一下在东风寨的收获。

    果然是杀人放火金腰带,光是金子就有五十八两,银子四百二十两,铜钱一百三十八贯,稻谷五千六百斤,豆类九百八十斤。

    这些是大头,其余还有零零碎碎的东西。

    因为去年干旱,如今又是青黄不接的时节,一斗精米的价格比较高,要近百文钱。但若是换成稻谷、豆类,价格会便宜不少,应该只要几十文钱。

    这么算下来,一贯钱应该能买到两百斤左右的粮食种子。银子兑换铜钱在一比一千三左右,金银兑换比例在一比十左右,换算下来,这些钱大概能换到二十多万斤粮食。

    听起来很多,但要分摊到全县这么多需要借贷种子的百姓身上就不够看了,恐怕还捉襟见肘。

    因为古代种子的产出比大概是二十比一左右,按照亩产两三百斤算,一亩地就需要播种十几斤种子,如果限额借贷,每一户最多只能借一百斤种子,把缴获的这五千多斤稻谷也加进去,顶多只能惠及三千户百姓,肯定有一部分百姓没法借到粮食。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时间门有限,县衙又没钱,陈云州尽力了。

    算好发放的量,然后便是制定规则,陈云州提议“为避免有人重复来领,每个村庄由村长带着村民过来领,按照户籍信息登记造册并签字画押。”

    郑深点头“不错,这样也能防止人太多发生骚乱。另外二十多万斤种子,量太大了,咱们还是发钱吧,这样更方便,回头百姓还款也更好处理。”

    毕竟是几十万斤粮食,他们县城的库房估计得全部塞满,而且后面怎么处理这些粮食也很麻烦。

    陈云州想想也是,便同意了这个分配方案,派人去将金子和银子都换成了铜钱。

    官府要为百姓低息种子的事很快就在庐阳县传开了。

    对此,百姓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本来打算卖儿卖女,卖掉家中最后家底的百姓都不卖了,就等着官府的低息贷款种子。

    相较于百姓们的兴奋,冉老爷他们就不爽了。

    冉老爷单名一个奎字,货郎起家,做买卖赚了不少银子后就在家乡置办了好几百亩良田,又在镇上、县里乃至庆川都置办了铺子,都有买卖,是庐阳县数得上号的有钱人。

    这人虽有钱,但却极其抠门吝啬,一个子都不会放过。

    有次他去别人家吃席,中途上茅房,看到粪坑里有一枚铜钱,他立马脱了鞋子跳进去捡。这事传开后,不少人在背后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冉一文”,一文也不放过。

    借贷可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利息高,而且除非对方全家死绝了,那借钱的人一定不可能赖账。因为借贷的期限到了,要是还不上钱,他们可以去搜刮对方家里的所有东西,对方的房子,乃至对方的老婆孩子都能拿来抵借款。

    多少人被这高昂的利息逼得家破人亡。

    每年光是靠高利贷,他们都能搞成千上万的银钱,如今被官府这么一搅和,全泡汤了。

    习惯了躺着赚钱的老爷们怎么甘心

    冉奎在家中大发雷霆后,唤来管家“派些人去请陈员外、张员外、邹员外、梁员外他们过来一趟。”

    “不用了,冉兄,我们来了。”一道洪亮的嗓门在屋外响起。

    冉奎打开门一看,见是陈员外几人,立即高兴地将他们迎进了屋,又让下人奉上了好茶。

    落座后,冉奎气愤地说“诸位兄弟,官府最近放出消息,要给那些村民不高于百分之二十利息的种子,你们听说了吗”

    张员外气哼哼地说“咱们兄弟几个就为这个来找你的。咱们这借贷一直好好的,最多也就三四百,可比临县的低多了,我可是听说他们最高的有百分之六七百,咱们已经是很良心了,官府还搞什么不超过百分之二十的贷款,分明是要断咱们的财路。”

    “可不是。”邹员外低声道,“你们说,这会不会是新的大老爷到任,咱们没有孝敬孝敬的缘故要不咱们使点银子打点打点”

    陈员外点头赞同“很可能。他这分明是整咱们嘛。但这事能怪咱们吗最近这几年,每任县太爷上任,屁股都没坐热就走了,花钱也是打水漂。”

    所以谁还费这个心思去打点啊。

    冉奎不赞同“应该不是。我听说是县里的大老爷和二老爷微服私访,遇到了一群没钱买种子准备卖儿卖女的,大老爷生了怜悯之心,临时起意。而且你们可能不了解这个大老爷,我派人出去打听了,他好像不图钱财,就喜欢折腾。咱们县少女失踪的事,这都好几年了,也没个音讯,他一来就破获了,听说还因此得罪了庆川的大人物。”

    “娘的,这些只图名声的清官最难搞了。”张员外骂了一声。

    邹员外皱起了眉头“那这事怎么办难道就这么算了他要是明年还跟咱们抢生意,我们这借贷的买卖可就到头了。”

    那么多钱啊,好赚又不费什么力气,谁甘心放弃。

    一直没说话的梁员外笑眯眯地开了口“我说诸位也不必太急。此事也不是没有应对的法子,我派人打听过了,县衙准备给这些百姓发放铜钱,他们拿了铜钱最后还不是要到咱们手里买粮食,大家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冉奎哈哈大笑“还是梁兄有办法。全县大部分的粮食都掌握在咱们手中,只要咱们集体提价,原本六十文一斗的稻谷翻到一百文,两百文,三百文,官府借给他们的那点钱能买多少粮食最后粮食种子不够,他们还不是只能找咱们借钱。”

    “不过除了咱们,还有些乡绅员外家里有不少粮食,万一他们不买咱们的怎么办”邹员外皱眉说。

    冉奎眼神狠辣“这还不简单,大家待会儿就派出家丁去几个大户那收粮,等粮食到手立马将价格抬上去。外头即便还有些粮食,眼看粮铺的价格都涨了,他们还能有钱不赚”

    张员外放声大笑起来“高,高,梁兄和冉兄这招实在是高明,兵不刃血,还能将官府这笔银钱也全扒拉进咱们的口袋里。”

    比较胆小的陈员外有些顾虑“可这样子会不会得罪县里的大老爷啊”

    冉奎嘲笑他胆小“得罪又如何咱们自己的东西,想怎么卖就怎么卖,他总不能来抢咱们的,逼着咱们低价卖吧”

    “有道理,我说陈兄,你就是太胆小了,咱们五人拧成一股绳,官府又能奈咱们何”张员外抿了一口茶,笑着说。

    梁员外放下茶杯,敛了笑道“不过陈兄的担忧也不是全无道理。咱们各自回家后都约束好家里人,不要犯事撞到这位大老爷手里,另外,各家如果有不成器在外面落下把柄的子孙,赶紧送出去避避风头,过阵子再回来。”

    冉奎赞道“还是梁兄想得周到,大家回去就这么办,只要我们几个同心协力,便是官府也不惧。”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0_46/20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