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郭沫若小时候的故事 > 第13章 新潮
    新学的书籍,如同春水涌动,源源不断地流入我家塾。大哥如同一位勤劳的蜜蜂,四处采集这些新鲜的知识花朵,将它们带回家中。从成都到我们这里,仿佛是一段跨越千山万水的旅程,而这些书籍则是旅程中最珍贵的宝藏。

    《启蒙画报》是大哥最先带来的一本杂志,它用生动的图画和浅显的文字,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新奇的事物和知识。每当翻到这本杂志,我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看到了外面五彩斑斓的世界。

    《启蒙画报》是清朝末年一份极具影响力的启蒙刊物,由英国传教士杨守敬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该刊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普及科学知识、传播新思想,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启蒙画报》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它采用了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插图,使得原本深奥难懂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吸引了广泛的读者群体。同时,该刊物还积极宣传维新思想,倡导变法图强,对于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改革意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启蒙画报》的创办和发行,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打破了传统的出版模式,开创了中国现代期刊的先河。同时,它所传播的科学知识和新思想,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这部《启蒙画报》的编述之所以至今仍被人们铭记,不仅是因为它所包含的丰富知识和深刻思想,更是因为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觉醒和进步。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部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思想潮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经国美谈》则是一本关于经济的书籍,它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解释了许多经济现象和原理。大哥总是喜欢在晚饭后,给我们讲解书中的内容,让我们逐渐明白了经济的奥秘。

    《新小说》是一本文艺月刊,它刊登了许多优秀的小说和散文。这些作品充满了人文关怀和艺术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力量。每当读到这些作品,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情感和想象的世界。

    《浙江潮》则是一本关于浙江地区的报纸,它报道了许多当地的新闻和事件。通过阅读这份报纸,我们了解到了浙江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发展情况,也更加关注了家乡的发展。

    这些新学的书籍,如同一股清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它们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激发了我们对新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在大哥的引领下,我们逐渐走上了求知的道路,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旅。

    有一天上午,我正在书房里埋头苦读,突然间感到一阵厌倦袭来。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书本,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逃避的欲望。于是,我趁机向先生说要去小解,希望借此暂时摆脱繁重的学业压力。

    我悄悄地走出书房,来到了后院的小竹林。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微风轻轻拂过,竹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我坐在一棵竹树下,闭上眼睛,深深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让疲惫的身心得到片刻的宁静。

    在这个宁静的角落里,我暂时忘却了读书的烦恼和压力。我想起了小时候在乡下的日子,那时没有繁重的学业负担,每天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无忧无虑。

    然而,我也知道,逃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必须振作起来,继续努力读书。于是,我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准备回到书房继续我的学业。

    当我再次走进书房时,我看到先生正坐在书桌前,静静地等待着我。他微笑着看着我,仿佛已经看穿了我的心思。我惭愧地低下了头,向先生道歉。先生却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孩子,读书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你现在还年轻,不要太过劳累。”

    先生的话让我感到温暖和安慰。我明白,他并不是真的责怪我偷懒,而是希望我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于是,我重新拿起书本,开始认真地读书。这一次,我不再感到厌倦和压抑,而是充满了动力和信心。

    这次偷懒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固然重要,但也要注重劳逸结合。只有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才能更好地应对学习上的挑战和困难。同时,我也感激先生的宽容和理解,他的教诲让我受益匪浅。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68_68589/2244791.html